南凉论坛青海花儿的艺术美

南凉论坛▎青海花儿的艺术美

-03-02杨琪昌?李祥英海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青海花儿是绽放在青海高原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歌之一,是各族人民创作的、最喜欢的口头文学形式。“花儿”最早的记载在明朝神宗万历年间,著名学者赵宗福先生撰写的《花儿通论》一书中,引用明朝神宗万历年间游宦西北的山西诗人高弘的《古鄯行呤之二》“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的诗句,这个诗句是迄今发现最早描写“花儿”的,它形象地再现了古鄯的田园风情图。清朝诗人吴镇赞道“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从以上诗词中可以看出,在明朝,农夫或妇女起初从田园独唱“花儿”开始,逐步形成了清朝男女对唱“花儿”打擂台,这种在野外单一的“花儿”对唱,自然又成为“花儿会”组合中最初的演唱形式。花儿表现出它特殊的艺术风格,以其真实敦厚的情感,朴素无华的语言,丰富多姿的想象,使一首首花儿体现天籁般的意境之美、语言之美、吟咏之美。

一、花儿的意境美

中国传统的美学观点,美在意象,即在情与景的统一之上。这也是传统民歌的赋比兴艺术构思形成的本源。“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青海花儿的赋、比、兴的构想特点,使每一首花儿都成为一个自然界活动的生命画面,和歌者内心活动着的情景场面的和谐结合体。分析流传在我们之间的每一首花儿,形成了一种物景、意境、情景相互交融,姿态、心态、情态相互一致,音、诗、画为一体的歌境。这些特点,更能表现出花儿的民间生活气息,彰显歌者的心理活动,表露出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引起听着的感动和回应,表达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如:

天不下雨者拉雾了,看不见眼前的树了;

一见阿哥者糊涂了,寻不见回家的路了。

这是境状与情状交融在一起的花儿,上阕写天没下雨,四面山头和村庄大雾弥漫,看不见任何东西了;下阕写尕妹由于爱冲昏了头脑,变得糊里糊涂,不明事项,做事情也由不得个家了,连自己回家的路也找不见了。可见,其意境之美,艺术感染力之强。如:

白牡丹白者耀人哩,红牡丹红者破哩;

尕妹的跟前有人哩,没人时陪者坐哩。

这首花儿就像一幅画面,上阕写白牡丹白着耀人的眼睛,表现了其洁白鲜艳的魅力所在,红牡丹红者破哩,表现其鲜美艳丽之状,当你走进牡丹园中,百花齐放,唯有白牡丹红牡丹长得漂亮美丽;下阕写尕妹已经有人陪伴,我有心者没能够了,假如没有旁人的话,我一定陪你赏牡丹,唱花儿。可见,其意境如诗如画,有情有意。

清水河里的双轮转,转过了看,磨渠的水滋者哩;

心肝花拔下了碟子里献,凉冰了看阿哥的心慈者哩。

这首花儿表现男子信誓旦旦对女友强调自己的爱心是纯正的,真实的。上阕写水磨双轮在清水河里转动,河水打动轮子在转动,一对恋人在这里谈情说爱,但是那女的始终不信男孩子的真情实感;下阕就是男孩子的表白:把我的心肝花拔下了献在碟子了,凉冰了看看,我的心是实的,而不是虚的,没有半点虚情假意。反映出花儿厚重的情感分量和深刻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花儿的语言美

青海花儿表现的语言,都是来自最基层、最朴实、最简单的口语化的表现形式,由于群众的口传心授,使花儿一直保留在今天,传唱在现在。它是一种民间艺术,是以老百姓的俗语、口语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在表现形式上常用暗示、寓喻和双关等形式来表情达意。

尕月亮挂的者窗子上,月光儿铺在个炕上;

尕鸳鸯蹲在个枕头上,金凤凰落在个枕上。

这首花儿曾被张亚雄称赞“含蓄蕴籍,咏物而不见人,爱情妙趣,即在其中。”除了画面构思精巧之外,炼词也非常精致。几个关键性的动状之词用的尤其传神。上阕的“尕月亮挂的者窗子上”中的“挂”字,寓月亮为一对有情人铺床,使新房金碧辉煌,指的是夜有合成之事;“尕鸳鸯蹲在个枕头上”的“蹲”字有迎新人入洞房的意思。而“金凤凰落在个枕上”的落字寓为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这首花儿中没有写人,但从月亮的“挂”,枕头上的“蹲”,金凤凰的“落”等动静结合的物状中你已经看到一对有情人喜入洞房,尽享爱情幸福的欢乐景象,也真实体会到花儿应用语言的美感。

“花儿”自明代流传开来,并逐步形成“花儿会”,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如明朝的“花儿”《睡着了半夜里想说话》中就唱道:

生了个相公饮官马,饮回来槽桩上吊下;

睡着了半夜里来说话,清眼泪枕头上泡下。

这首花儿的大意是:天生我的男人好像命中注定去当兵,常年为军官喂战马,到了晚上睡着时,经常半夜里想起他平时说过的温馨、甜蜜的话。思念之情抑制不住伤心的眼泪,连枕头都湿透了。上阕告诉我们男人当兵远离家乡,远离自己,用“吊”字体现出男人的职业;下阕用一个“泡”字,体现女人自己的相思之苦。

花儿用词用语还体现在寓喻和联想技巧。花儿是情歌,它不回避性爱描述,但又要避免露骨肉麻之词,就需要暗示和寓喻的语言做迂回的表达。

西海的云彩东海里来,东海里下一场雨来;

尕妹是牡丹花园里开,阿哥们浇一趟水来。

这首花儿描述的是情人间的欢事,但是所用的词语都是“云彩”、“雨”、“牡丹”、“水”等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从这些自然风光和花草树木描述中联想到男女之情。

比喻就是通过丰富的想象,把两种事物或现象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善的艺术形象。这就要求比喻要准确。

灶火里烧的是老麦草,手拿者火棍儿搅了;

睡梦里梦见时你来了,起来者满炕儿找了。

麦草见火就失去了它的本性而化为灰烬了。但是用麦草当燃料做饭,没有火棍搅是不行的。因为搅的过程,是不断供给氧气的过程,使火着的更旺。这一个“搅”却在使烧火的人想起了亲人,勾起了心事,睡梦里也就“搅”得不安然了,她梦见她所想的心爱的人来了,一轱辘翻起来满炕找行,结果呢?像麦草成为灰烬一样地不见影像。

进去个园子者拔白菜,双手儿拔了个刺盖;

双胛儿扛者个空皮袋,重里么重者个厉害。

为什么进去园子拔白菜的人,却双手儿拔上了满身长刺的刺盖呢?这当然是她心没在菜上,连手扎的都不知道。这既是写实,又是夸张,通过两种形象来反衬拔白菜的人的心理状态。他思谋什么呢?这是描写失恋后的情景和神态。大家知道“皮袋夹上棍捞上,出门者要饭去哩”。皮袋是夹着走的,皮袋里装上东西是背着走的;而他一个空皮袋却为什么用双胛儿扛呢?东西不重,人们习惯于用单胛背,空皮袋却用“双胛儿扛”,说明“重里么重的厉害”,这是隐喻。这个“重”字是重叠词,前面的“重”字,渲染了后面的“重”字,而且重得非常厉害,非得用双胛儿扛不行。这和“连走了三年西口外,没走过同仁的保安;连背了三年的空皮袋,没装给一撮儿炒面”是一个意思,而在选择用字的准确性上,却是异曲同工,绝不雷同,这种绘声绘色简单朴素的花儿语言,体现了创作者的本事。

花儿的另一个特色是夸张。

大雨下了整三天,

竹子雨下给了两天;

淌下的眼泪哈担桶俩担,

尕驴儿驮给了两天。

洪水漫了个河滩了,

尕树树跟水者淌了;

没吃没喝的腿软了,

眼泪把鼻子哈淌掉。

你说眼泪多不多,难心多不多?淌下的眼泪,又是担,又是驮,甚至把鼻子都淌掉了,这种夸张确也是来源于生活的,说明长期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们,不但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连自己的爱情婚姻也受到排斥打击,干扰破坏,不难心,不淌眼泪是没办法的。这种夸张也是被人们所接受、所喜欢的。

风趣、幽默、讽刺、调皮也是花儿当中常见的:

星星出来挤眼睛,

明月亮照了个路了;

大佛爷伸手摸观音,

娘娘她吃了个醋了。

塄坎上长出的毛儿刺根,

我当了长虫的尾巴;

脚尖尖踏者脚后跟,

心硬了你把我撂下。

花儿的语言都是符合群众的口头语,是见景生情,脱口而出的,它朴实优美,形象生动,不是生硬苦涩的、干巴巴的、概念化的语言。

三、花儿的韵脚美

花儿是属于口头文学,她的创造者是广大劳动人民,各族人民是她真正的主人。花儿虽不像格律诗那样的讲平仄,但在创作、演唱时十分注意她韵脚的完美。花儿的节奏、韵律方面总是有她特殊的要求,语言上也十分注意音乐性,遵循她形象化、地方化、音乐化、口语化的规则。

一对儿白鸟山顶上过,我当了半山的雾了;

这一个尕妹塄坎上坐,我当了白牡丹树了。

这首花儿一三句的“过”和“坐”是一韵,二四句又是一韵,猛看起来二、四句的韵脚押在“了”上,其实不然,它的重点韵脚却押在“雾”和“树”上。“雾”和“树”的末句又加了“了”,又是两个相同的音韵,听起来是很美的。

尕妹是风匣阿哥是火,火没有风匣时不着;

尕妹是肝花心就是我,心离了肝花时不活。

这首花儿一句末的“火”,二句末的“着”,三句末的“我”,四句末的“活”都是同一声韵。

洪水漫了个河滩了,清水俩洗了个脸了;

一碗茶喝成半碗了,清眼泪添给者满了。

这首花儿四句末字均是“了”字,看来似乎都押在了“了”上,其实都押在“了”字前的“滩”、“脸”、“碗”、“满”上。

贵德出哈的长把梨,好不过碾伯的果子;

东瞅西瞭的望啥哩;好不过跟前的妹子。

这首花儿一句的“长把梨”,三句的“望啥哩”都是同声押韵,听起来十分美气;二、四句末均押“子”上。

铜伙里好不过高丽的铜,青铜俩铸哈的簪儿;

人伙里好不过心上的人,想开时不停个点儿。

这首花儿第一句“高丽的铜”、第三句“心上的人”是对句,虽然四字不是相对押韵的,但念起来唱起来顺口;二、四句是“儿化”韵的“簪儿”和“点儿”别有风味。

麘子吃草着青山上转,枪手们看,大麘子把麘娃儿领了;

长走的大路哈我俩人盼,仇人们看,脚踏的江山儿稳了。

这首折断腰的花儿,一二四五句同韵,三六句的韵脚却押在“领”和“稳”上。

麻杆俩搭下的闪闪桥,我过时牢,

你过时牢里么不牢;

你把我闪下的这一遭,我你哈饶,

老天爷饶里么不饶?!

这首花儿六句通韵。在一般情况下,六句式折断腰的花儿二五两个短句的韵脚跟着一、四末句的韵脚押韵;也有时,这两个对称的短句可以脱开一、四句末的韵脚而独立押韵,但韵脚必须是一致的。

路边的渠水抬头看,十里外,

刺玫花笑破了脸蛋;

东方红一路上洒花瓣,车头上,

麦穗儿扎哈的牡丹。

这首花儿的形象当然十分优美了,但令人感到抱歉的是两个短句的韵脚各奔前程,互不相关。

四、花儿的比兴赋

花儿运用民歌的一般表现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她善于运用比、兴、赋的手法,严格地遵循形象思维的规律。在青海花儿中,同样“以彼物比此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触物以起情”的艺术风格。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修辞方式的归纳。宋代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在花儿中,这三种修辞方法的使用更为完美。因为花儿有这三种属性,青海著名花儿研究者井石先生为了研究分析的方便,它们分别被命名为“赋格花儿”,“比格花儿”和“兴格花儿”。他在《青海花儿创作入门》中说:

赋格花儿:赋,简单地说,就是直接用来写景、叙事、述志、抒情的意思,换句话说,赋,就是铺陈直叙,把人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如:“过去的庄稼人太困难,挣不上钱,吃不饱肚子者熬煎;

如今的生活像甘蔗的秆,你嚼者看,一节儿比一节更甜。”

这首花儿像老人们在唠家常。上阕一开始,不用兴,不用比,直截了当,说“过去的庄稼人太困难,挣不上钱,吃不饱肚子者熬煎”,完全用口语话,陈述过去,下阕转过来又说“如今的生活像甘蔗的秆,你嚼者看,一节儿比一节更甜”。这种叙述方式在诗歌中,就是赋。比、兴,都无法达到这首花儿给人的冲击力。现在新创作的花儿,大都用赋格的形式,因为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格律限制下的花儿空间,把叙事抒情的机会扩大了一倍。如:

丝光袜子嘛花篮儿鞋,怪不怪,把好脸面抹成了妖怪;

连一句普通话说不来,学老外,开口就“咕嘟啦拜拜”。

比格花儿:比,就是比喻。如:

金盆里养鱼养不大,养大是变金龙哩;

这一个花儿维不下,维下是长精神哩。

这首花儿,把维一个联手比作金盆里养鱼一样的难,但他坚信,如果金盆里能养大一条鱼,这条鱼一定就会变成金龙,眼前这个“花儿”无法维到我的手里,如果真的能够维到手里,那她肯定能长我的精神!这就是比。又如:

菜园地里的韭芽儿,风吹时两下里摆开;

尕手尕脚的尕身材,走路时尕手儿甩开。

这位阿哥用韭芽儿“风吹时两下里摆开”来比喻“尕手尕脚的尕身材”的心上人“走路时尕手儿甩开”的样子,比喻贴切,闭眼能见,十分传神。还有:

金钗跌到水缸里,我当了金花儿了;

阿哥走到地边里,我当了金瓜儿了。

花儿一开头,说这位尕妹看走眼,把跌到水缸里的金钗看成金花儿了,但像犯这个错误一样,她又眼睛走神,把走到地边上的阿哥当成金瓜儿了。如果说前面的看错是真看错,那么后面的看错就是故意的了,因为无论如何,是不会把心上人看成瓜的。实际上,这就是比喻,把阿哥比作“金瓜儿”是说阿哥在她眼里的金贵,阿哥来到我的身旁,犹如跌到水缸里的金钗般难遇,一个“金花儿”,一个“金瓜儿”,就把她对阿哥的金贵形容的无以复加了。这就是比格花儿的艺术魅力。

兴格花儿:兴,也就是用开首句子起兴,这是民间词语中常用的手法,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这首童谣中的“一二三四五”就是兴,它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为引出“上山打老虎”这句话起兴的。开头起兴的花儿是花儿中的重头戏,也就是说,兴格花儿在花儿中占大多数。尤其是出一个上阕,大家对的花儿,全是兴格花儿。如:

菜子的花儿黄死了,风吹着过河去了;

这两天没见想死了,你阿里做活去了?

前两句“菜子的花儿黄死了,风吹着过河去了”,就是为起兴而设,它与后面“这两天没见想死了,你阿里做活去了”的疑问毫无关系,只是用了前两句的韵脚而已。

三星上来着当空里挂,七星儿摆八卦里,

尕妹急了是把我哈骂,我阿么敢说话哩?

一看就明白,无论三星是不是在当空挂,七星摆不摆八卦,都和这脾气不好的尕妹、惧内的“我”没有任何关系,它也就是给下两句定格韵脚罢了。这就是兴格花儿。

青铜的锣锅白帐房,荒草的滩儿里下上;

出门的阿哥们太孽障,离开了个家的地方。

这首花儿既是比,又是赋。过去不论修路值夫,抓去执行,总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拿“青铜的锣锅”是要吃饭的;在荒无人烟的荒草滩里下上“白帐房”是要避雨露风寒、酷热暴晒的。可见,出门的人孽障的。“在家千日好,出门当时难”嘛,你还要起鸡叫睡半夜,洗锅抹灶,热身子爬冷地,头痛脑热没人照顾不说,每天还要挨打受骂,受那些贪官污吏们的欺侮,轻则受罪,重则送命,这当然不是一般的困难,而是“太孽障”。

琵琶弹来三弦子响,三弦子没有个码子,

晚夕里哭来着白天想,睡梦里哭成个哑子。

上两句的比兴,是不是可以说成是类比。第一句是在动的状态中,这种弹琵琶又拉二胡的热闹劲儿却勾起了人们的心事:人家们成双成对,热热闹闹,而“我”却独自一人,孤孤单单,因而牵动了思念情人的心事,又是哭,又是想,这同样是在动的状态中。第二句呢“三弦子没有个码子”这是写静。没码子就弹不成,弹不响。紧接着就是“睡梦里哭成个哑子”这写三弦子没有码子而没声音,她却有声音却哭哑了。这是有它内在的联系的。因而互相映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丫豁里修下的四郎庙,扁柏叶,

摘上着煨了个桑儿;

想者你哭到个鸡儿叫,眼泪儿,

泡塌了打泥炕了。

在民间,把煨柏扁叶和柏树枝叶的叫“净香”,煨着叫“煨桑”,表示敬神。这与“青石砖头铺了个廊檐了,调细泥,和上了面衣子;不见的阿哥哈又见了,头见你,隍庙里抽签去了”是一个意思。为求俩人团圆,焚香煨桑,求神拜佛,祈祷神佛保佑。这是既写景,又写情,写出了内心的活动。可是敬了神之后想的越凶了,这就不是哭下的眼泪把打泥炕泡塌了嘛。为什么把打泥炕泡塌了呢?这是因为一是眼泪多,二是打泥坑又不像石板炕,用泥打的炕除了上面铺几根大头棒棒和毛儿刺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来支撑,正如泥坯一样,一见水就烂散的道理是一样的。

又如:

“青稞出穗头勾下,青燕麦出穗着吊下;

黑头发陪你成白头发,手拄上拐棍了罢哈”。

青稞和大麦是很不容易分别的,而青稞出穗成熟时,穗头儿老是勾着的,大麦的穗头是往上长的。这里面有个生活问题,你若对生活不熟悉、不观察、不研究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特征,比也好,赋也好,总是比不到像上,就会违背自然发展的规律,而写在花儿中是会闹笑话的。

五、花儿的音韵美

青海花儿是歌唱的艺术,是语言韵律与思想结合而反映人生的民间歌谣,它与音乐密不可分。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有自己丰富的,独具特殊风格的曲调,这些曲调被群众称为“令儿”。在演唱时,其音乐吸纳了各民族的特色曲令和音乐元素,使用衬字衬词衬句等,形成了青海花儿的音韵美。

青海除了回族使用汉语外,还有藏、土、蒙古族、撒拉族四个主要少数民族,它们都有各自的民族语言。但青海花儿没有用少数民族语言表演的,如土族、撒拉族或藏族等,全部都用汉语表演青海花儿,只不过不同民族的歌手,在有些歌词里使用了本民族语言词汇,那是因为少数民族歌手在青海花儿表演当中,为了更加贴近生活,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了这些词汇,这就使得青海花儿增添了不同民族的特殊风格。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歌形式,极大地丰富了青海民间的音乐宝库,也是对青海民间音乐做出的一大贡献。根据青海群众的习惯,青海花儿“令”的名称大体来源于五种情况:一是以歌词中的衬词、衬句或对事物、人物的称呼命名,如《白牡丹令》,因歌词衬中有“阿哥的白牡丹”句而得名,这类曲令最多;二是按最早流行的地区命名,如《马营令》,最早流行于青海乐都马营而取名;三是以曲调的唱腔风格命名,如《直令》,因曲调平直而取名;四是以不同职业命名,如《脚户哥令》(又名《脚户哥下四川》),因表达出门人的情感而取名;五是以不同民族的演唱风格、特点,而直接用民族名称取名,如《土族令》《撒拉令》《东乡令》等。花儿曲令之多,反映着花儿历史的悠长和创造的活力,同时,也表现出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族人民持续不断加工和锤炼,使花儿不断地达到成熟,具有渗透表现力的花儿唱词,表现出朴素、生动、细腻的感情色彩,使得花儿的旋律十分优美。

花儿的衬字、衬词、衬句问题,关乎到文化创作和演唱方面的效果问题。在文学创作中,要特别注意花儿语句中的介词、助词,如“者”、“哈”、“嘛”、“价”等(这种字、词在花儿中常以衬字、衬词出现的),它的作用是:一是花儿这种口头文学形式与结构上的需要,使花儿更加突出其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如“大河沿上牛吃水,牛见了鱼儿的尾巴;端起个饭碗者想起了你,吃上的面叶哈吐哈(下)”。二是加强了语气的感情色彩。如“想吃个鱼儿了拿钓杆,钓杆上拴一条线哩;想起了个花儿者连夜赶,两站哈沓一嘛站哩。”三是起承上起下的作用,达到烘托气氛,使花儿意境的优美动人,情调的发人深思,从设问句的和自问自答中得到否定或肯定的回答,给人以联想遐想的余地,幽默风趣,动人心弦。如:

“清水河里洪水扰,河里的鱼娃儿闹吵;

尕妹的睡梦里你搅扰,你说是牵者嘛忘掉?”

“正是杏花三月天,马儿上备的是银鞍;

尕手里抓住者问几遍,心儿里酸里嘛不酸?”。

在演唱中,不因运用衬词不当而乱加楔子,使语法混乱,逻辑不清,致使词意含糊。更重要的是在演唱上的问题。花儿的曲令来自衬词。如用《尕马儿令》演唱时,就会出现“尕马儿拉回了来,哎哟,回拉了缓来呀肉儿”的衬句,用《山丹花》曲令演唱时,衬词(衬句)中出现“尕妹山丹红花儿开”;用《水红花》曲令演唱时,就会出现水红花的衬句等等。在以往演唱新花儿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因衬词不当而伤害花儿词意,使正词与衬词脱节,情调完全成了两样。花儿中大量衬字、衬词、衬句的使用,加速着音乐旋律上的多种变化,起着连贯协调和扩充乐段的作用,具有强烈的表达情感和塑造形象的意思。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
复方斑蝥胶囊价格大概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yinglianmeng.com/yqzl/225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