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11.1生活中常见的盐(4)
.下列反应基本类型中,生成物是两种且都是化合物的是( )
A.化合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
答案:B
分析:
根据反应基本类型的定义进行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解:
A、由化合反应的定义可知,化合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复分解的反应定义可知,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且都是化合物,故B符合题意;
C、由置换反应的定义可知,置换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分解反应的定义可知,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反应类型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多选)关于反应X+Y→Na2SO4+mH2O(未配平),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X、Y中一定均含有氧元素
C.若反应物中有酸,则m一定等于2
D.若反应物质量比是1:1,是m一定等于1
答案:B,D
分析:
A、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分析,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这样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B、根据生成硫酸钠和水的反应进行分析,生成硫酸钠和水的反应有硫酸和氢氧化钠、硫酸与氧化钠、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C、生成物是硫酸钠和水,反应物中若有酸,该酸一定是硫酸,那么可能是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也可能是硫酸与氧化钠反应,据此分析.D、根据若反应物质量比是1:1,则是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SO3=Na2SO4+H2O,则m=1.
解:
A、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这样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生成物是硫酸钠和水,可能是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也可能是硫酸与氧化钠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说法错误;B、生成硫酸钠和水的反应有硫酸和氢氧化钠、硫酸与氧化钠、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故XY中一定是均含有氧元素,故B说法正确;C、生成物是硫酸钠和水,反应物中若有酸,该酸一定是硫酸,那么可能是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是H2SO4+2NaOH=Na2SO4+2H2O,m=2,也可能是硫酸与氧化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SO4+Na2O=Na2SO4+H2O,m=1,故C说法错误;D、若反应物质量比是1:1,则是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SO3=Na2SO4+H2O,则m=1,故D说法正确.故选B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复分解反应以及一些物质的化学性质,难度较大,要认真分析.
.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却又不是中和反应的( )
A.NaOH+HCl=NaCl+H2O
B.CuSO4+2NaOH=Cu(OH)2↓+Na2SO4
C.Ca(OH)2+2HCl=CaCl2+2H2O
D.2NaOH+H2SO4=Na2SO4+2H2O
答案:B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据此解答,
解:
A、该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既是复分解反应又是中和反应;B、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酸和碱的反应因此不是中和反应;C、该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既是复分解反应又是中和反应;D、该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既是复分解反应又是中和反应;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的判断我,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抓住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
.取少量碳酸钠固体加入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后振荡,再滴加2滴酚酞试液,观察到是现象是______,可知碳酸钠______溶于水,溶液显______性.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A.酚酞试液变红色;难;碱;有大量气泡产生
B.酚酞试液变蓝色;难;酸;有大量气泡产生
C.酚酞试液变红色;易;碱;有大量气泡产生
D.酚酞试液变红色;易;碱;无大量气泡产生
答案:C
分析:
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解:取少量碳酸钠固体加入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后振荡,再滴加2滴酚酞试液,观察到是现象是酚酞试液变红色;可知碳酸钠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大量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答案为:酚酞试液变红色;易;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水溶液显碱性、能与酸反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为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杂质,应加入适量的( )
A.稀硫酸
B.盐酸
C.水
D.氢氧化钙
答案:B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
A、Na2C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Na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碳酸钠易溶于水,用水不能除去碳酸钠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Na2CO3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钙能用作补钙剂
B.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C.氢氧化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D.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答案:C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
A、碳酸钙含有钙元素,可以用作补钙剂,正确;
B、氯化钠是配制生理盐水的盐类物质,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焙制糕点,错误;
D、碳酸钠可以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正确;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物质的性质,要加强对物质性质的识记.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盐酸用于治疗胃病
C.氢氧化钠用于除去油污
D.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答案:B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熟石灰、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B、盐酸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不能用于治疗胃病,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于除去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下列过程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测铅笔芯的导电性
B.点燃蜡烛,用冷碟子收集碳炭黑
C.用小苏打水、柠檬酸等制汽水
D.用玫瑰花浸出液测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
答案:A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
A、验证6B铅笔芯的导电性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燃着的蜡烛和冷碟子自制炭黑,是利用蜡烛不完全燃烧造成的,属于化学变化.
C、用小苏打水、柠檬酸等制汽水的过程中,小苏打能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玫瑰花浸出液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能用来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碱,酸,盐之间常发生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中不会产生的物质是( )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碱
E.盐
答案:A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来分析解答.
解: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故复分解反应中不会产生的物质是单质;
答案: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对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是( )
A.K2SO4溶液和NaCl溶液
B.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
C.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
D.Na2CO3溶液和CaCl2溶液
答案:A
分析:
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进行判断即可,即产物中要有水气体或沉淀中的一种或两种时此反应才能发生.
解:
A、产物中既无水也无沉淀及气体,故此反应不能发生,故此选项正确.B、反应后有水生成,故反应能发生,故此选项错误.C、反应后有硫酸钡淀生成,故反应能发生,故此选项错误.D、反应后有碳酸钙沉淀生成,故反应能发生,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
点评:
此题是对复分解反应的考查,解题的重点是了解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二者是否发生了反应的是( )
A.烧碱与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
C.铁锈与稀盐酸
D.镁带与稀硫酸
答案:A
分析:
物质间的反应若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如产生沉淀或气体或固体溶解的现象,则不需要借助指示剂,如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的需要借助指示剂,特别是酸碱中和反应.
解:
A、烧碱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钠和水,现象不明显,需要借助指示剂,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絮状的沉淀,现象明显,不需指示剂,故B错误;
C、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铁的水溶液为黄色,铁锈溶解,现象明显,不需指示剂,故C错误;
D、镁带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镁带溶解,现象明显,不需指示剂,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熟记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以便灵活应用.
.在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图是化学兴趣小组通过自主学习构建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图.下列符合①代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CuO+H2SO4=CuSO4+H2O
B.Fe+CuCl2=FeCl2+Cu
C.CaO+H2O=Ca(OH)2
D.Mg(OH)2▲MgO+H2O
答案:B
分析:
分析①所处的位置可知它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依据题干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明对除化合和分解反应以外的两种基本反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分析①所处的位置可知它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因为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考虑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因为置换反应有单质参与和单质生成,所以一定有化合价变化,所以①代表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答案: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掌握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交叉分类可以更好地理清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可填入方框的是( )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答案:A
分析:
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无化合价变化的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中部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是非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
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有单质参加和单质生成,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若分解产物有单质,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一种物质与另一种物质相互交换阴阳离子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结合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若有单质参加,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答案:B
分析:
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分别是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为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以此解答该题.
解:
A.有单质参加反应的化合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故A不选;
B.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B选;
C.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置换反应有单质参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知识,侧重于基本概念的考查,题目较简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合和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化合和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分析:
化学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改变,分别分析以下四个反应,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化合价肯定发生变化,因为单质的化合价等于零,在化合物中不等于零.
解:
A、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化合价升降,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不一定有化合价升降,如:反应CaO+H2O=Ca(OH)2,属于化合反应,但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可选;
B、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化合价升降,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可能有化合价升降,如2H2+O2点燃2H2O,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可选;
C、由于单质的化合价是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是零,可知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化合价肯定发生变化,置换反应符合此条件.所以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可选;
D、复分解反应是化合物之间反应并生成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会改变,所以它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可选.
故选A.
点评: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置换反应中肯定有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要具体反应具体分析,只要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合价肯定发生改变.
.关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定有水生成
B.若C是单质,D为化合物,则A和B中一定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
C.若B是酸,则C和D一定有一种是盐
D.若A是碱,B是盐,则该反应一定能够生成气体
答案:C
分析:
A、根据常见复分解反应的产物分析;B、根据常见反应的产物的种类分析;C、根据酸的性质分析;D、根据碱与盐反应的产物分析.
解:
A、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不一定有水生成,故A错误;B、若C是单质,D为化合物,则A和B中不一定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例如:在CuO+CO▲Cu+CO2,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故B错误;C、由酸的性质可知,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B是酸,则C和D一定有一种是盐,故C正确;D、由盐与碱反应的生成物可知,生成物中不一定有气体生成,故D错误.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反应类型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不可能有单质出现的化学反应是(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D
分析:
根据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来判断.
解:
A、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生成物中可能有单质,如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B、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反应物可能存在单质,如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为单质;
C、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一定存在单质;
D、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均不可能存在单质.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只有同学们能记住四种反应类型的定义就可做好此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纯碱(Na2CO3)的性质后,联想到家中蒸制馒头时常用的物质小苏打(NaHCO3),于是采用市售的小苏打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1)取样品溶于适量的水中,测得溶液的pH大于7。(2)向小苏打样品中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向小苏打的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生成了白色沉淀。(4)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对小苏打和纯碱做了对比实验。
实验中小试管内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a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b烧杯中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试回答:①在实验结束时,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②由实验(4)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请归纳出小苏打的化学性质(至少三点)。
答案:
(2)NaHCO3+HCl=NaCl+CO2↑+H2O;(4)①应先将导管从烧杯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②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或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它可与酸发生反应;它可以与碱反应,它受热能分解。
分析:
(2)主要是考查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性质;(4)①从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防止倒吸的原理角度来回答;②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证明水的存在,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根据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从碳酸氢盐的化学性质角度来分析。
解:(2)向小苏打样品中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NaHCO3+HCl=NaCl+CO2↑+H2O;(4)①为了防止倒吸引起试管炸裂,应先将导管从烧杯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②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说明有水生成,a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b烧杯中石灰水了现白色浑浊,说明a中无二氧化碳生成,而b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即得出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或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的结论;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有: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它可与酸发生反应;它可以与碱反应,它受热能分解等。故答案为:(2)NaHCO3+HCl=NaCl+CO2↑+H2O;(4)①应先将导管从烧杯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②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或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它可与酸发生反应;它可以与碱反应,它受热能分解。
点评:
本题是以实验为载体,考查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和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同时又考查了学生利用课本知识结合新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
.有A、B、C、D、E五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Cl、AgNO3、H2SO4、Ba(OH)2、Na2CO3中的一种,为鉴别它们进行如下实验:(1)在D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D呈红色,然后向D中逐滴加入B,有白色沉淀析出,溶液红色就逐渐变淡,最后呈无色,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2)把C分别加入A和E中,都生成白色沉淀,分别加入稀HNO3,C和A生成的白色沉淀溶解,而C和E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解。试推断各物质分别是:
A:,B:,C:,D:。
答案:
Na2CO3;H2SO4;AgNO3;Ba(OH)2;
分析:
A、B、C、D、E五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Cl、AgNO3、H2SO4、Ba(OH)2、Na2CO3中的一种,在D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D呈红色,说明D是显碱性的氢氧化钡或碳酸钠;然后向D中逐滴加入B,有白色沉淀析出,溶液红色就逐渐变淡,最后呈无色,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可知沉淀是硫酸钡沉淀,因此B是硫酸,D是氢氧化钡;把C分别加入A和E中,都生成白色沉淀,分别加入稀HNO3,C和A生成的白色沉淀溶解,而C和E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解,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钠、硝酸银反应都产生沉淀,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可知C是硝酸银,A是碳酸钠,E是氯化钠;据此得出结论。
解:
A、B、C、D、E五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Cl、AgNO3、H2SO4、Ba(OH)2、Na2CO3中的一种,在D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D呈红色,说明D是显碱性的氢氧化钡或碳酸钠;然后向D中逐滴加入B,有白色沉淀析出,溶液红色就逐渐变淡,最后呈无色,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可知沉淀是硫酸钡沉淀,因此B是硫酸,D是氢氧化钡;把C分别加入A和E中,都生成白色沉淀,分别加入稀HNO3,C和A生成的白色沉淀溶解,而C和E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解,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钠、硝酸银反应都产生沉淀,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可知C是硝酸银,A是碳酸钠,E是氯化钠;
故答案为:碳酸钠;硫酸;硝酸银;氢氧化钡。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进行物质推断时,要根据物质间的反应以及反应的现象来进行推断。
.(多选)把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最终有沉淀残留的是( )
A.Ba(NO3)2、Na2CO3
B.BaCl2、H2SO4
C.KNO3、AgNO3
D.FeCl3、NaOH
答案:B,C
分析:
硝酸具有酸性和氧化性,加足量的稀硝酸,仍有沉淀存在,说明沉淀不溶于硝酸,常见的有BaSO4、AgCl等,以此解答该题.
解:
A.Ba(NO3)2、Na2CO3混合反应生成BaCO3,与盐酸反应,可溶于酸,故A错误;B.BaCl2、H2SO4混合反应生成BaSO4,不溶于盐酸,故B正确;C.KNO3、AgNO3不反应,AgNO3无现象,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C正确;D.FeCl3、NaOH混合反应生成Fe(OH)3,与盐酸反应,可溶于酸,故D错误.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硝酸的性质,注意常见不溶于硝酸的难溶物,把握物质的相关性质,题目较为基础,为高考高频考点,难度不大.
.对于反应:X+H2SO4=2Y+BaSO4↓,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BaCl2
B.反应后溶液仍为酸性
C.Y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18
D.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答案:C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X+H2SO4=2Y+BaSO4↓结合复分解反应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
解:A、当X是Ba(OH)2时,氢氧化钡与硫酸的反应符合X+H2SO4═BaSO4↓+2Y,故X不一定是氯化钡,故A说法错误;B、当X是Ba(OH)2时,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恰好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故B说法错误;C、当X是Ba(OH)2时,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故C说法正确;D、符合X+H2SO4═BaSO4↓+2Y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因此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可能改变,故D说法错误.故选C.
点评: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难度不大.
.检验NaOH里是否含有Na2CO3,可选用的试剂是( )
A.酚酞试液
B.稀盐酸
C.硫酸铜溶液
D.石蕊试液
答案:B
分析:
探究NaOH中是否含有Na2CO3的实验中,主要根据碳酸钠的性质来选用合适的试剂,要求反应的现象明显,易判断.
解:A、NaOH的溶液显碱性,Na2CO3的溶液也显碱性,若用酚酞试剂,都会有红色出现,无法判断NaOH中是否含有Na2CO3,故A错误;B、因Na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在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现象明显,可选稀盐酸,故B正确;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铜蓝色沉淀,不能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C错误;D、NaOH的溶液显碱性,Na2CO3的溶液也显碱性,若用石蕊试剂,都会有蓝色出现,无法判断NaOH中是否含有Na2CO3,故D错误.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药品的变质,学生应能根据变质后的生成物与原物质的性质的差异选择合适的试剂,利用明显的现象来说明药品是否变质,学生应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才能轻松解答.
.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方案(如图所示),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后加入试剂,结果发现B中变浑浊。
(1)描述A中出现的现象:。
(2)分析C和D中可能出现的现象:C中,D中。(3)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上述方案中:(填图中序号)组合一起足以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答案:
(1)鸡蛋壳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
(2)红色逐渐变浅,最后完全消失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3)CO2+Ca(OH)2=CaCO3↓+H2O;
(4)AB
分析:
本题要证明的是碳酸盐,碳酸盐的检验方法是:加入稀盐酸,如果生成气体,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是否变浑浊,如果变浑浊,则说明是碳酸盐,反之不是;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不能是酚酞试液变色,可以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解:
(1)把鸡蛋壳加入盐酸中,鸡蛋壳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
故本题答案为: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2)因为CO2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同时也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故本题答案为:C中红色逐渐变浅,最后完全消失(或红色逐渐变成无色),D中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3)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本题答案为:CO2+Ca(OH)2=CaCO3↓+H2O;(4)根据所学知识及实验,通过前两步即可确认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能够和酸反应产生气泡,且该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没有必要再做C和D的实验了,故本题答案为:AB.
点评:
本题是离子的鉴别题,关键是抓住本离子与其他离子的性质不同之处,石灰石、大理石、鸡蛋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都含有碳酸根,和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只能用澄清石灰水,不能用紫色石蕊试液.
.甲、乙、丙、丁分别是HNO3、Ba(OH)2、Na2CO3、NaOH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已知乙和丙能反应、乙和丁也能反应、乙和甲不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CO3不溶于水)( )
A.乙一定是HNO3
B.丁一定是Na2CO3
C.丙不可能是Ba(OH)2
D.甲不可能是HNO3
答案:D
分析:
从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入手进行分析,若物质间能结合成水、沉淀或气体,则物质可以反应。
解答:
从给出的物质可以看出,硝酸与其他三种物质都能反应,氢氧化钡能与硝酸、碳酸钠两种物质反应,碳酸钠可以与硝酸和氢氧化钡两种物质反应,氢氧化钠只能与硝酸一种物质反应,已知乙和丙可以反应,乙和丁也可以反应,乙和甲不反应,能与两种物质反应的一定是氢氧化钡或碳酸钠,氢氧化钡或碳酸钠都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甲一定是氢氧化钠,乙是氢氧化钡或碳酸钠,但乙一定不是硝酸(硝酸与其他三种物质都能反应),丙、丁无法确定,故D说法正确;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即物质间若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间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把盐酸滴在草木灰上,产生大量气泡,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实验现象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
A.Na2CO3
B.K2CO3
C.KNO3
D.KOH
答案:B
分析:
根据题干知一定含有钾元素;与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碳酸根.
解答:
因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所以首先排除A;盐酸与草木灰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确定草木灰中含有碳酸根.
故选B
点评:
在做鉴定题时,一定要鉴定出里面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下列各类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无单质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D
分析:
根据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来判断.
解:
A、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反应物可能存在单质,如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为单质;
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生成物中可能有单质,如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一定存在单质;
D、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均不可能存在单质.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熟练掌握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周开军幸福靠奋斗成果靠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