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文/图佛山市顺德区旺海饲料实业有限公司夏文伟
生鱼对溶氧要求不高,但并不能否认溶氧在生鱼养殖中的作用,更不能忽视溶氧管理。但是要维持生鱼塘充足的溶氧,既不经济,也很难实现,需要在增氧目标上寻找平衡点。
广东杂交生鱼(乌鳢♂×斑鳢♀)是少数土塘亩产量超过万斤的养殖品种之一,高产量高效益成为其耀眼的标签,这得益于它有一个重要的辅助呼吸结构——鳃上器官。生鱼鳃上器官为片状,是由第一鳃弓上的上鳃骨和舌颌骨的骨质突所构成,表面覆以粘膜组织,粘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分布,可直接进行气体交换,该器官让生鱼具有很强的耐低氧能力。
一、生鱼对低氧的耐受能力
根据笔者对生鱼塘溶氧的监测发现,生鱼塘溶氧的分布符合水体溶氧变化的一般规律(见图1),只是与其他养殖品种相比,生鱼养殖水体的溶氧值整体偏低,经常会遇到低于1mg/L的情况。
图1同一生鱼塘距表层30cm、cm、cm三个水层的溶氧数据
窒息点(半数鱼死亡时水体的溶氧值)是评价鱼耐受低溶氧的一个指标。据张新成的研究表明,在25.1℃条件下,体重在40-50g的乌鳢、斑鳢、乌斑鳢(乌鳢♂×斑鳢♀)、斑乌鳢(斑鳢♂×乌鳢♀)的窒息点分别为2.47、1.45、1.18、2.01mg/L,该结果是实验鱼在封闭(不能利用空气中的氧)环境下得出,反映鱼的水呼吸情况。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可参考生鱼套养品种大头、鲫鱼、白鲢、草鱼的窒息点(见表1)。
表1常见生鱼套养品种的窒息点
笔者在养殖一线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大头、白鲢和鲫鱼浮头严重,甚至出现死亡,也未见生鱼有明显缺氧反应(见图2),足见生鱼的窒息点低于0.1mg/L。由于养户往往在大头、白鲢和鲫鱼有缺氧表现时就采取增氧措施,如果不出意外,很难看到生鱼缺氧死亡的情况。
图2生鱼塘大头浮头靠边濒死的情况和当时水体的溶氧
二、生鱼对溶氧的需求
生鱼鳃上器官一旦形成,就具有耐低氧的能力,对水体溶氧的需求降低。在养殖过程中,养户更多治白癜风用什么药刘云涛做客CCTV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