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口站丢了鞋,这是毛泽东在自己40岁那年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亲口说的
文丨刘建春
上世纪30年代的浦口站站台与站房(刘建春/供图)
六朝古都南京城,是不包括浦口的。一个世纪前因缘际会,浦口成了国家铁路干线——津浦铁路的南端终点站,从此这个普通的江滩芦苇地成为南北铁路交通的枢纽。
在没有长江大桥的时代,繁华的浦口,成了江北的另一个南京。跨越大江的桥梁消除了通行的障碍,浦口成为大南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百年老站,征战沙场,迎来送往数十亿旅客,数年前已经停运,只有繁茂的梧桐树陪伴着寂静延伸的钢轨。
如今,老站的文物价值和美学价值凸显,一个具有浓郁铁路文化和民国风情的特色小镇在此新生。
从津镇到津浦
20世纪初,火车已经成为英国等国家的新兴交通工具,中华大地也掀起了一波筑路高潮,沪宁线、津浦线等干线铁路大多是那时候铺设的。
修建纵贯国家南北的铁路干线,人们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如今京沪线的南京、蚌埠、徐州这条路线,而是延续了京杭大运河的思路,想到的是从镇江、扬州、淮阴一路向北,一直到天津、北京。
英国人麦克唐纳·斯蒂芬森是世界铁路创始人乔治·斯蒂芬森的晚辈族人,他在英国和印度修了一辈子铁路,两次来到中国旅行。他拟了一个《中国铁路计划》,想在中国建造四大干线,形成一个铁路网络。其中南北大动脉的走向是:从广州开始,往北依次经韶关、长沙、汉口,然后沿江而下到南京,接到镇江后,跨越长江经扬州、淮阴、临清,一直到天津、北京。
年,著名作家刘鹗也提出了一个倡仪,修建一条大体上依傍着运河的铁路,从镇江开始,往北经扬州、高邮、宝应、淮阴等地,过济南一直到天津。
对于浦口的重要性,或许无人比孙中山认识得更透彻。年,孙中山在《建设》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实业计划》。在这个鸿篇巨制中,他对国家的未来进行了浪漫勾画,在铁路建设计划中,他将浦口作为一个铁路枢纽,是长江以北一切铁路的大终点。还设想在南京与浦口之间筑一穿越长江的隧道,铺以铁路,使南北铁路交通得以贯通。
大运河畔富庶城市的盐商、士绅却没有这样的眼光。一想到铁路造好了,火车的速度又快,运量又大,他们怕洋人从此长驱直入,进入中国的内河,在这里买地造屋,设立口岸,惹事生非。火车既然运自己的兵很快,运敌人的兵也一样快,一天之内就可以从长江边杀到北京,想想都一身冷汗。再说,修铁路还要破坏良田、惊动祖坟,所以,他们四处奔走,发挥影响力,阻止津镇线。
就在各方争论不下的时候,沪宁铁路竣工通车了。南京的地位一下子凸显,如果通往北方的铁路干线依然以镇江为起点,就会将南京撇开。南京,这个几年后即将成为民国首都的重要城市,将孤悬在国家铁路网尽头。于是,人们自然想到了,浦口,才应当是通往天津铁路的起点。而且,从浦口一路往北,经滁州、蚌埠、徐州,也避免一下子深入扬州、淮安等运河腹地,地方士绅不再反对了。
看到红色的屋顶,浦口站就到了
津浦铁路的建筑,以山东临城为界,一南一北,各自染上了英德两国的建筑风格。彼时中国积贫积弱,而外商实力雄厚,国人难以筹款自建津浦铁路,只能向外商借钱。于是一条铁路线,临城以南由英国人来造,北段则由德国人来造。
今天,我们看到的浦口老站站屋是一幢三层楼的英式建筑。站屋大楼及附属设施是年开始建造的,年竣工交付使用,可见其工程之艰巨。
年,津浦铁路局在浦口、东门、南门镇一带,购买当地居民私人土地约多亩,加上浦口旧城西南隅城墙及土山官地多亩,这些土地便形成了今天浦口老火车站区域。
有记录显示,当时购买土地的地价是每亩50元或30元不等。车站站址有不少面积属于江滩苇塘,为填土加高地基,还必须解决软土沙土问题。施工中遇到的困难之多、技术难度之高、工艺手段之复杂、工程进度期限之紧迫,令人难以想象。
车站的地基不像普通建筑物那样用石块垫底,而是将整棵整棵的美国花旗松夯砸下去,充当基石。这种花旗松经过防腐处理,而且不接触氧气,长埋地下,不下沉不腐蚀不开裂,确保了地基整体的稳定性。
为确保车站大楼墙体的坚固,年车站验收的时候,验收的官员特意叫来力气很大的建筑工人,用钢钎对着墙体猛捅,凡是捅倒了的便要重砌,捅不倒的才算合格。
车站大楼建成时很是壮观,远远望去,高大、敦实、牢固。上下三层大小62个房间;站屋建成时屋顶有脊,覆盖的是当时时髦的红色瓦楞铁。当时,浦口一带还没有什么高大建筑,车站站屋在江岸一带非常醒目。人们坐在从北方开来的火车上,只要看到那红色的屋顶,就知道浦口站快到了。
大楼内全部是木质结构,木楼梯、木扶手、木地板。人走在上面很舒服,能感觉到有弹性,像踩在缓缓暗涌的波浪上一般。大楼的墙体,厚度达两米多,抗战期间曾遭受侵华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还经历过三次大火浩劫,但其基本结构依旧巍然耸立不变。
浦口站开工伊始,正值民国诞生,在首都南京的北大门建造一座前所未有的火车大站,此举可谓一时盛事,万民白癜风网址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