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年中考模拟化学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733.html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OB、SiC、AlD、Fe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地壳中元素分布图,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故答案为:A

2、葡萄糖属于()

A、单质B、氧化物C、有机物D、酸正确答案

C

解析

葡萄糖中含有碳元素,所以C6H12O6是有机物。故答案为:C

3、酒精(C2H5OH)属于()

A、单质B、有机物C、氧化物D、盐正确答案

B

解析

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酒精(C2H5OH)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答案为:B

4、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活性炭、石墨B、氧气、臭氧C、液氮、氮气D、水、双氧水正确答案

B

解析

A、活性炭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属于混合物,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

C、液氧、氮气不是由同种元素组成,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D、水和双氧水都属于化合物,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花香四溢C、灯泡发光D、滴水成冰正确答案

A

解析

A、纸张燃烧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是微粒的运动,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灯泡发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As2O3中As的化合价是()

A、+2B、+3C、-2D、-3正确答案

B

解析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设As2O3中As的化合价是x,则2x+(-2)×3=0,x=+3。故答案为:B

7、二氧化钛(TiO2)可做水分解的光催化剂,TiO2中Ti的化合价是()

A、+2B、+3C、+4D、+6正确答案

C

解析

在TiO2中O的化合价为-2,设TiO2中Ti的化合价是x,则x+(-2)×2=0,x=+4。故Ti的化合价为+4。故答案为:C

8、工业上冶炼金属锰的反应是3MnO2+4Al3Mn+2Al2O3,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A、MnO2B、AlC、MnD、Al2O3正确答案

B

解析

反应物中,能从其它物质中夺取氧的物质是还原剂,该反应中Al夺取了MnO2中的氧,故Al作还原剂,故答案为B。

9、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Al(OH)3+3HCl→AlCl3+3H2O,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正确答案

C

解析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答案为C。

10、自来水生产过程中,通入氯气的目的是()

A、除去易挥发的杂质B、消毒杀菌C、沉降泥沙D、吸附悬浮物正确答案

B

解析

自来水中通入氯气,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菌消毒。故答案为:B.

1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

A、水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B、水分子中的原子构成发生变化C、水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D、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正确答案

D

解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变化的是分子间的间隙,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不变,变化的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隙,故答案为:D。

12、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氮肥,受热易分解使肥效损失,因此应在避光阴凉处保存。碳酸氢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NH4HCO3X↑+CO2↑+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

A、HNO3B、NOC、NH3D、CO正确答案

C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1个N原子,5个H原子,1个C原子,3个O原子;反应后有2个H原子,1个C原子,3个O原子;所以一个X的分子中有1个N原子,3个H原子;X的化学式是NH3。故答案为:C。

13、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取氯化钠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一氧化碳燃烧产生黄色火焰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正确答案

A

解析

A、钠离子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故取氯化钠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正确答案

C

解析

A、不能用手去拿蒸发皿,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能对着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可用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仅通过下列操作就能达到提纯目的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A、CaO(CaCO3):放入适量稀盐酸B、H2(HCl):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C、N2(O2):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D、CO2(CO):通过足量灼热氧化铜正确答案

D

解析

A、除去CaO中Ca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不可以,因为两者都会与稀盐酸反应,而应直接高温煅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除去H2中的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但又含有水分,引入了新的杂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除去N2中的O2,通过红热的木炭,发生反应:C+O2CO2,虽然能除去O2,但又引入了新的杂质CO2,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除去CO2气体中的CO,通过足量灼热氧化铜,发生反应:CO+CuOCu+CO2,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物质的用途与利用的性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B、BC、CD、D正确答案

A

解析

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干燥剂,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

B、氢气的密度小,可以用于填充高空探测气球,不是利用的可燃性,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氩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用于保护气,但与通电后能发有色光无关,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D、活炭具有吸附性,能用于冰箱除味剂,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下图是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反应物是两种氧化物B、该净化装置可以降低氮氧化合物排放C、反应前后各分子的个数比为1:1:1:1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了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表达式是:2CO+2NO2CO2+N2。

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根据微观图可看出反应物是CO、NO,是两种氧化物,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

B、通过微观示意图可看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CO2和N2都是无毒、无害,故该净化装置可以降低氮氧化合物排放,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各分子的个数比为2:2:2:1,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

D、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均正确的是()

A、AB、BC、CD、D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CO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19、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表述一致的是()

A、金属镁和铝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B、盐酸酸化的Mg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C、白色硫酸铜粉末中逐滴滴加水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正确答案

B

解析

A、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铝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根据化学反应:Mg+2HCl=MgCl2+H2↑中Mg与H2的质量关系为12:1,2Al+6HCl=2AlCl3+3H2↑中Al与H2的质量关系为9:1,由于横坐标表示的是金属质量,故当消耗的金属质量相等时,金属铝产生的氢气质量更多,图示错误,A不符合题意;

B、盐酸酸化的Mg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一加入Ba(OH)2溶液就有硫酸钡沉淀生成,由于溶液中还含有酸,故刚开始所加的Ba(OH)2溶液还有一部分会与酸反应,故形成的沉淀速率较慢,当酸被中和后,形成硫酸钡沉淀的速率增大,直至反应结束后不变,图示正确,B符合题意;

C、白色硫酸铜粉末中逐滴滴加水,开始是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五水合硫酸铜,而不是溶解形成溶液的过程,所以开始溶液质量不增加,等到水过量后才开始溶解,溶液质量一直增加,图示错误,C符合题意;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由于反应生成氧气,使得总质量减少,而钾元素质量不变,故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增大,图示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氯化氢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一定无二氧化碳B、可能含有氯化氢C、一定有氢气D、一定有一氧化碳正确答案

D

解析

A、第一个装置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不一定无二氧化碳,可能有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由于气体中有氯化氢存在,使得产生的沉淀溶解,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气体经过第二个装置,体积减少,说明一定含有氯化氢,因为只有氯化氢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第三个装置的现象,只能说明含有还原性的气体,且第四个装置无水硫酸铜变蓝,并不能说明是第三个装置反应生产的水,可能是第二个装置中夹带出来的水分,故不能确定一定有氢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根据最后一个装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一定有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共40分)

21、(8分)化学帮助我们认识身边的物质

①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②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是;

③草木灰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④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的碱是;

⑤碳具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写出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⑥麻黄碱(C10H15ON)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C10H15ON由种元素组成,其摩尔质量是g/mol,1molC10H15ON中约含有个C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正确答案

SO2;CO2;K2CO3;氢氧化钙;C+2CuO2Cu+CO2↑;4;;6.02×

解析

①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②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是CO2③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化学式是:K2CO3④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⑤碳具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CuO2Cu+CO2↑⑥麻黄碱(C10H15ON)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C10H15ON由4种元素组成,其摩尔质量=12×10+1×15+16+14=g/mol,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1molC10H15ON中约含有C原子=10×6.02×=6.02×.

22、(6分)下面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编号),若氧气由导管b进入集气瓶,则集气瓶中应先装满。

③实验室可以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欲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正确答案

锥形瓶;2H2O22H2O+O2↑;催化作用;A;水;B

解析

①图示仪器为锥形瓶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催化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二氧化锰是固体,过氧化氢溶液为液体,选择固液常温型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氧气由导管b进入集气瓶,则集气瓶中应先装满水。③启普发生器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所以选B。

23、(12分)某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①请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2);

(3);

(4);

(5)。

(6)②向试管b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Ⅰ.m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Ⅱ.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是。

Ⅲ.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下图中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1)蓝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Ca(OH)2+2HCl=CaCl2+2H2O

(4)二氧化碳

(5)酸性氧化物

(6)氯化钙、氯化钠;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AD

解析

①(1)石灰水显碱性,使石蕊试液变为蓝色。(2)含有酚酞试液的石灰水是红色的,当滴入盐酸时,盐酸与石灰水反应,红色逐渐变浅,最后变为无色。(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4)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5).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

故答案为:蓝;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Ca(OH)2+2HCl=CaCl2+2H2O;二氧化碳;酸性氧化物;

②Ⅰ、由图象可知,开始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过量,当加入碳酸钠至pH=7时,溶液中含有氯化钙和氯化钠;故填:氯化钙和氯化钠;

Ⅱ、因为原溶液中盐酸剩余,所以加入碳酸钠后二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者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则与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白色沉淀,滴加过量后,溶液显碱性,酚酞变红色;故填:有气泡,有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色;

Ⅲ、A、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开始溶液质量增加,当与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溶液质量应该减小,故错误;符合题意;

B、开始加入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开始氯化钙的质量不变;当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氯化钙的质量减少,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向原溶液中加入碳酸钠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当盐酸完全反应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故正确;符合题意;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也会生成氯化钠,应该有两段增大的过程,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填:AD.

24、(14分)一包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中固体质量随加入的水的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变红

Ⅲ.向实验Ⅰ所得的混合物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CD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从D到E的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加”、“减小”、“不变”).

②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原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

③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正确答案

固体减少,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减小;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过量硝酸钡;溶液红色不褪去;红色褪去,无白色沉淀(红色退去,产生白色沉淀);无氯化钾(可能有氯化钾)

解析

解:由图1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不能说明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CD段为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从D到E稀硝酸质量增加,液体的酸性增强,液体的pH减小;

②由上述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钾;

③要确定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可以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溶液红色不褪去,确定酚酞变红是由氢氧化钠引起的,不是碳酸钠使酚酞变红;要证明含有氯化钾,可以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含有氯化钾,否则则没有。

特别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yinglianmeng.com/yqsy/76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