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和叙事缜密舒缓的课堂美学

滨和叙事

werewrwe

在校园,总有一种声音让你怦然心动,总有一张笑脸让你神清气爽,总有一个画面让你幸福满满,总有一股力量催你奋然前行。文载道,字写真,为记录滨和中学提质强校的崭新进程,发现学生、发现同伴、发现教学、发现课程、发现活动、发现日常,乃至发现草木、发现所有闪闪发光的滨和人、事、景、物,我校青蓝学苑将推出每周接力写作计划,青年才俊们将以观察员的视角,以教育叙事的方式,为读者展示多样化的滨和教育生态,走笔滨和校园,助力美好教育。

青蓝学苑“发现滨和”周记接力认领名单

(年3月制)

方丽婷班科学教师个人简介

杭州滨和中学科学教师,省优毕业生,机器人世界冠军教练。曾获杭州市实验创新大赛一等奖、区学科知识竞赛一等奖,多次获得市区学会论文一二等奖;参与编写杭州市智慧农场指导意见,指导百余位学生参加省市及国家级STEAM竞赛,成果颇丰,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作为一名新教师,听课观课是我每天的必修课。同一备课组的池学敏、黄小小两位老师作为从教多年的资深教师,一直以来是我学习的榜样。经深入学习,我逐渐感悟着两位师父的课堂美学,我想用“缜密舒缓”一词来概括两位老师的课堂风格。

黄老师的课堂,思维缜密,逻辑严谨。八下的孩子初识化学,其生涩的名称用语、抽象的概念让很多学生不知不觉产生畏难的情绪。如何挽救学生的学习兴趣,黄老师有自己秘方。

氧气,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如何让学生们理解氧气的性质呢?黄老师在课前做了大量准备,双氧水、二氧化锰、集气瓶、长颈漏斗…为了这节新课,她足足准备了三大框实验材料。课堂上,黄老师通过带火星木条的复燃、铁丝燃烧等实验,将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串联,四十分钟的课堂,近一半时间都是在实验。课堂上,学生兴致盎然,在动眼、动口、动手、动脑中,慢慢了解了氧气的相关性质。

实践是人类认识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途径,学生通过一个又一个实验,慢慢激活思维,引发猜想,再通过实践论证,获取证据,最终构建科学的认知与概念。黄老师善于在科学课堂中列举生活现象,演示课堂实验,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体现教与学的逻辑美。

池老师的课堂,节奏舒缓,循循善诱,引人深思。等高线地形图是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该课的概念多且大部分知识学生从未接触,学习时还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支撑。为降阶教学难度,池老师引入了龙王山旅行规划设计项目主题,以为龙王山开发旅游项目为抓手进行新课教学,从龙王山地形图的绘制、地貌特色、适配项目、路线规划这几个维度徐徐展开教学。整个课中多数问题都从小角度切入,通过连环设问,连接教学环节,触发学生思考。这些问题设计体现了池老师高超的课堂叙事能力,其美感似古典窗棂,一格一格,格格见景。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学生是生动且独立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动态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在两位老师的课堂上,我发现了她们各自的课堂美学。其中有清晰的课堂教学结构,高比例的有效学习时间,清晰明确的教学内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往往能以小见大,以点见面,在有限的时空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的意义,实现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生活的有效迁移。

叶圣陶先生说“教室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是社会的缩影。”课堂作为教育最核心的前沿征地,理应充满着知识美、思维美、灵性美。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我将努力向师傅们学习,创造有自己风格的课堂美学,让活力、情趣、智慧之火点燃课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yinglianmeng.com/yqjg/75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