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理解如何存储传统藏茶hellip

传统藏茶是人类茶史上经典的“生命之饮”,值得敬畏,也值得精益求精、优中取优。

品质优良的传统藏茶属于紧压型有氧可持续后发酵茶类,在出厂后存放的过程中还会持续不断进行自然转化,随着科学存储时间的延长,品质越趋美好,陈香更醇和细腻、茶气更饱满宜人。传统藏茶是典型的有氧发酵,不宜密封存放。如果储藏的环境或包装过于密闭,就会阻碍茶叶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少许的水分、对茶叶的品质转化造成不利的影响。

一般家庭和写字楼的存茶建议:日常饮用的砖茶可以事先解散(或解散先装入煮茶袋)放置在紫砂缸、垫有宣纸的竹篮、环保无纺布袋等环保透气的器物,放置在通风透气的位置,利于进一步快速酵化和便捷取用,这个环节也是一种“醒茶”(干醒,不适宜多年存放),即开解条包或茶砖后让茶叶更充分的与空气接触,使茶叶本身有一个吐纳、代谢的过程,对之后的“过水醒茶”和在水中熬煮时浸出物的释放有一定的影响。计划长期存放的条包茶或箱装茶,宜存放在室内通风性良好,忌潮湿的地方。还可以起到改善房屋内的空气质量,改善家居、办公的生态环境,随时能享用到宜人的茶香,同时又达到收藏、升值、装饰的目的,一举多得。

打个比方简单理解如何存放藏茶:每一条、每一砖都是一个“会呼吸的生命体”,人舒服茶就舒服,人(茶)舒服就能健康的成长(发酵),这个理解透彻了,环境条件、干湿度等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医学上空气的湿度与呼吸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一定的湿度下氧气比较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一般人在45-65%的相对湿度下感觉最舒适。有相关研究发现:传统藏茶在非高原地区最佳的存储相对湿度是55%,长期偏低时“发酵”趋缓慢,长期偏高时“发酵”趋快速。

现代家庭生活中,湿度大时,日常的很多食品都会容易发霉。茶叶容易变味,这是由于霉菌在作怪。霉菌的生命力极强,当气温在25℃~30℃,相对湿度在80%~95%时最适宜它生长繁殖;霉菌在物质上一旦繁殖起来就会使物品发霉、腐烂。品质优良的传统藏茶,其前端制作工艺“霉菌灭活技术”是重要的关键环节,成就了传统藏茶可持续有氧发酵的“鲜活性”,这也是辨识品质优劣的重要依据之一。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任何气温条件下潮湿的空气对人体都是不利的。人体中一种叫松果腺体分泌出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就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适宜的相对湿度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倡导“绿色”安康的重要内容。它能够起到预防疾病、养颜护肤、调整温度、消除静电等作用。实验测定,在各种条件下,环境的适宜相对湿度为:人体舒适45%~65%;有利于防治疾病40%~55%;家具、电器等日用品40%~60%。因此,保持居家环境的相对湿度、懂得如何存储藏茶,同时也是现代人“主动健康”的明智认知。

传统优质藏茶具有经典的有氧可持续陈化发酵特性,非常讲究陈化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具体到:包装、存放器皿和环境条件、区域气候、陈化时间等等。所以,建议刚刚接触传统优质藏茶的茶友,多与有层次、有经验的资深茶友进行交流、分享饮用的体感体会和存储的经验,清晰认知传统优质藏茶的特性特征,一定会有更多更真实的“利益”收获。十余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正确的体验和比较才是更加靠谱的认知。

千秋藏茶,茶史经典,百岁余生,识者留香。正确收藏传统优质藏茶,品质、价值日趋向好,光阴流逝也生香……有品者,来畅饮。(如果仍有疑问,可以添加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yinglianmeng.com/yqzl/827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