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加入 )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6.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反应速率B.二氧化锰在任何反应中都可以作催化剂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D.使用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二、填空题:
7.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
(1)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伸入制氧气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________________时,再开始收集。
(6)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出实验桌上。
8.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至氧气不再发生时止;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有和.检验集气瓶中存放的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若检验氧气是否充满集气瓶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9.在军事术语上把核潜艇在海里的持续航行叫长行.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设备,有以下几种制备氧气的方法:(注: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氢气)
①加热高锰酸钾②通电分解水
③常温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
(1)你认为最合适潜水艇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是_____(填序号)
(2)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最佳方法的优点是:①____②____.
10.在A、B、C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粉末状氯酸钾各2克,然后再往A试管中加入1克MnO2,B管中加入1克KMnO4,C管中不加任何物质,分别用酒精灯加热,回答下列问题,用A、B、C回答:
(1)反应速度最慢的是:_____;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最多的是:_____;
(3)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体积相等的是:_____。
三、推断题:
11.将一种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少量液体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写出它们的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
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______作用,是这个反应的______剂。
四、科学探究题:
12.(·上海初三课时练习)由于能作H2O2溶液分解的催化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其他一些金属氧化物是否也可以作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1)[猜想]: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木条不复燃
________
实验二
________
木条复燃
能加快H2O2溶液的分解速率
(3)[结论]:故能作H2O2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4)[讨论与思考]: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实验,不能完全证明在H2O2溶液分解中起了催化作用.还应补充一个上述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的探究实验。
实验三:①准确称量(少量)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________;④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即使实验三中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仍需要再探究的________。
1.
B
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入二氧化锰只能加快反应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所以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内,生成氧气的量会增多,又因为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正好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反应速度也加快了。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2.
C
A、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发生装置选用大试管,故A错误;B、实验室制氧气时用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必须加热,故B错误;C、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操作中,无论制取什么气体,首先都是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C正确;D、验满时要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而不是伸入瓶中,故D错误。故选C。
3.
D
实验室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能否与水反应选择气体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不溶于水,不和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故选:D。
4.
D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故选D。
5.
B
A、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要加热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故A错误;B、因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所以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好,故B正确;C、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个反应中做催化剂,不能改变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只能改变反应速率,故C错误;D、通过观察图示可知,氯酸钾用时较长,故D错误。故选B。
6.
C
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A、为改变反应速率,不只是加快,说法错误;B、在过氧化氢分解和氯酸钾分解中二氧化锰符合催化剂的定义,但其它反应不一定,说法错误;C、符合催化剂定义,说法正确;D、只是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说法错误。
7.
(1)防止产生的气体逸出(2)排尽瓶内的空气,得到较纯的气体(3)防止粉末化的高锰酸钾随氧气流进入水中(4)使试管受热均匀(5)均匀、连续不断放出(6)毛玻璃片正
(1)装置连接处连接不妥当易造成连接处漏气,致使收集的气体不纯或气体逸出而收集过慢弄到收集不到气体。(2)伸入制氧气试管里的导管过长,会造成试管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排出而混在制取的气体中;(3)随着不断分解高锰酸钾颗粒越来越小,最终随气体一起进入导管和水槽,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过滤掉混在气体中的高锰酸钾小颗粒;(4)玻璃导热性较差,且受热不均匀会出现炸裂,因此在对试管加热时要先对试管进行预热;(5)在刚开始加热时,排出的气体中混有空气,此时气泡放出不均匀时快时慢;(6)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在存放时要求正放在桌面上,为防止逸散还要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8.
氯化钾;二氧化锰;伸入集气瓶内,看是否复燃;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余物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其中氯化钾是产物,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因为氧气有助燃的性质,所以检验集气瓶中存放的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看是否复燃;若检验氧气是否充满集气瓶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
9.
③反应不需要加热能将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循环使用
(1)③常温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因为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可以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2)反应不需要加热,不需要试验操作,能实现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氧气,再次供给人类呼吸;
10.
(1)C(2)B(3)A和C
(1)A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反应速率较快,B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产生氧气的同时也产生二氧化锰作为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B试管产生氧气的速率较快,C试管只有氯酸钾,反应速率较慢,故反应速度最慢的是C。
(2)A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不会增加氧气的质量,B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产生氧气,氯酸钾生成氧气,B试管产生氧气氧气较多;C试管只有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和A试管的一样多,故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最多的是B。
(3)A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反应速率较快,但不会增加产生氧气的质量;B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产生氧气的同时也产生二氧化锰作为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B试管产生氧气的速率较快且产生的氧气较多;C试管只有氯酸钾,反应速率较慢,产生氧气的质量和A试管的一样多,故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体积相等的是A和C。
11.
①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铁四氧化三铁
②催化催化
根据C“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为氧气,“无色无味的液体”A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氧气,根据氧气的制法可知A为双氧水,B为二氧化锰;金属E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则E为铁,F为四氧化三铁;带入验证,推断合理。
①根据分析,A是过氧化氢,B为二氧化锰,C是氧气,D是水,E是铁,F是四氧化三铁;
②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起到的是催化作用,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12.
(2)常温下过氧化氢不分解或分解速率很慢装有少量Al2O3的试管中加入H2O2溶液,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4)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对比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
(5)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2)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一探究Al2O3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实验一: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可见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很慢。实验二: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Al2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见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4)讨论与思考:以上两个实验不能说Al2O3就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Al2O3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实验三:通过实验前后两次称量,可知实验三是探究Al2O3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将实验二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可得到Al2O3,必须经过洗涤、烘干后才称量,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④对比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
(5)最后,还必须在增加一个实验:探究Al2O3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后是否改变,只有Al2O3具备既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又保持不变,才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文学与化学》
创文学之巅峰!造化学之摇篮!
《文学与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