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期评优课展示21空气中氧气

课题1空气

新华区教育局教研室孔兴蕊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成分;

2.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方法;

3.通过实验设计了解测定混合物成分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如药品选择、装置)的分析。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注射器、小试管、橡胶塞、集气瓶、燃烧匙、烧杯、带胶管的导管、弹簧夹

五、技术手段:实物展台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感知空气

1、引导学生仔细装置;

2、提出问题:不推动注射器②的活塞,如何使红墨水流入小试管中。

3、进行实验:

缓慢抽动注射器①的活塞1mL,观察现象注射器示数的变化值,思考:为什么红墨水会流入注射器?通过注射器示数的变化值得出什么结论?

观察装置,明确装置的构成;

思考并回答:抽动注射器①的活塞;

描述实验现象;明确注射器示数的变化值,得出结论——空气真实存在,抽出空气体积等于进水体积。

学生熟悉装置的特点;

思考并回答;

通过两个注射器液面的变化感知空气存在,并且抽动密闭装置中的气体导致气压减小,水将倒吸入装置中;通过注射器示数的变化值,定量的感知抽气体积等于进水体积,培养学生“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为后续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设计与原理分析做铺垫。

环节二

了解空气

请同学说说对空气的认识

发言:对空气的认识

进一步了解空气

环节三

测定空气中氧含量

活动一:原理分析

3-1小组讨论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画装置图;

3-2请小组展示设计的方案

活动二:实验测定

教师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演示实验

小组讨论: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案;

讲解、分析所设计实验装置的原理及操作;

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结论,分析实验的注意事项

通过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联系物理知识,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学生参与思考、质疑、讨论,最终得出课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药品及装置;

药品要求:可消耗氧气,不生成气体;

装置要求:密闭,可进水,测定水的体积;

了解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科学实验的能力。

环节四

课堂总结

总结、梳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倾听

使课时学习知识成体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yinglianmeng.com/yqzl/63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