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课后训练
1
微课复习
2
进阶练习
1.如图是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红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段气压变是红磷没有开始燃烧
B.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燃烧放热
C.CD段气压减小是因为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D.DE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增大
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如下图)和量程体积足够大且润滑效果很好的针筒注射器,将足量的白磷放入试管后,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①正式开始实验前,该兴趣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l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
②夹紧弹簧夹,点燃白磷,实验后,可以观察到针筒活塞会从原来的20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到约_________处。
A.4mL刻度B.8mL刻度C.12mL刻度D.16mL刻度
③打开弹簧夹,点燃白磷,实验后,可以观察到针筒活塞会从原来的20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到约_________处。
A.4mL刻度B.8mL刻度C.12mL刻度D.16mL刻度
④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是___________.
A装置有点漏气
B白磷的量不足
C用干燥的红磷代替白磷做实验
3.现用下面两种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说明:实验二中集气瓶内壁的铁粉除氧剂是用水湿润后均匀涂附上去的,其中的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
(1)实验一中,红磷燃烧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一、实验二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对应下面图1、图2,依据图1、图2信息,_________(填“实验一”或“实验二”)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实验一或实验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写两点)。
4.实验室里常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为探究红磷燃烧后,集气瓶中是否还有氧气剩余,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白磷的着火点是40°C),如图所示。
(3)足量的红磷燃烧时,气球的变化过程是_____;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
[查阅资料]①部分活泼金属(如镁、钠等)可以在氧气之外的气体中燃烧,如氮气、二氧化碳中。
②不同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氧气最低浓度不同,如下表:
(4)由表可知进行上述实验后,装置内氧气浓度约为_____。上表中能够代替本实验中的白磷的物质(不考虑着火点的高低)是_____。
(5)实验室使用红磷或白磷_____(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5.化学小组利用图1装置探究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
(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燃烧熄灭后,烧瓶内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1:有氧气剩余;猜想2:无氧气剩余。
(进行实验)
步骤I.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Ⅱ.用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白磷始终不燃烧。
步骤Ⅲ.冷却。
步骤Ⅳ.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激光笔照射白磷燃烧。
(解释与结论)
(1)激光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是用传感器测量整个实验过程中烧瓶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点表示燃烧的红磷刚好熄灭,DE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你认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___________(填“红磷”或“白磷”)效果会更好。
(5)查阅资料可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好的药品是铁丝绒,利用的原理是铁与氧气、水发生缓慢氧化而生锈,用图3所示装置完成实验,最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觉得还不错,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