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日记三

暴风骤雨都是暂时的,只要太阳出来,一切的一切便恢复如常,那些灾难、恐惧、焦躁、绝望都将随之消散,仿佛不曾发生过……

唐古拉山口-安多-那曲-当雄

D9

清早,我被冰冷而稀薄的空气刺醒,浑身无力,头皮胀痛,却不愿再继续睡了,隐约有一种害怕自己醒不过来的恐惧……醒着,痛着,证明自己还活着。原来在接近海拔五千米的极地,醒来是这种感觉。

他也起床很早,出去买氧气袋和葡萄糖,检查车况;我开始主动负责起内务,先将房间里的背包、靠枕、毛毯、暖水壶、投影仪、地图、洗漱包等随身物品如同慢动作回放,一件一件,一步一步,搬回车里,毛毯衣帽叠好收起,将车后座堆满纷乱的日用品分类归纳整理,暖水壶里灌好开水,两只保温杯分别冲好咖啡和蜂蜜水,再把矿泉水、氧气瓶、葡萄糖、充电线、防晒霜、太阳镜、垃圾袋等分别放在前座随手处,盘点好食物和药品,最后将车内垃圾清理干净。一切就绪,准备出发。

离开兵站,天气极好,一路的蓝天、白云、碧湖、雪山,然而如此唯美景致也敌不过身体随着海拔爬升带来的不适;………………手机里海拔仪的数字不停地上升;在极地高原海拔每升高米,对人的身体都是一次新挑战,行驶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到达了青藏公路的最高点——海拔米的唐古拉山口。

唐古拉山口

本以为翻过山口,海拔能降下来一些,谁知海拔仪的数字一直停留在-米之间,毫无下行的征兆。同时,青藏公路上往来的大货车非常多,我猜想大多数司机跟我们一样经受着高海拔的折磨,判断力和身体反应也同样麻木迟缓,所以必须时刻警惕,否则一旦出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他头疼欲裂,却要保持清醒,先是打开车窗,任冷风吹进来,但效果不佳;接着,我打开氧气罐向他面前喷散,果然在氧气的宠溺下,瞬间神清气爽,头痛也得到缓解,可是,几罐氧气很快就被我们用完了。于是,接着打开最后的两个氧气袋,顾不上浓重的胶皮味道,你一口我一口地“贪婪”地吸着……没想到,枕头般大的氧气袋竟然比氧气罐消耗的还快,没一会儿,车里所有的氧气储备都让我们“挥霍”完了。

窒息的美景

因为我们的不自控导致身体对氧气骤然依赖,相较刚进入五千米时的体感,此刻的高反更加严重了,我们迫切地想找到就近的补给站赶紧购买氧气续命,也许是太贪婪那一口高浓度的氧气,我们甚至出现了幻觉,在无人区里,竟然几次把转弯处的山丘错看成了村庄。此刻,他面如死灰,不停地喝咖啡,无济于事,必须要停下来!

幸好,不远处真的出现了养路道班醒目的黄房子,他赶紧把车停到院子前。我赶紧给他连着喝掉两支葡萄糖,又吃了两颗止疼药和抗生素,他几乎是昏过去的,随后我自己也喝了一支葡萄糖,又喝了好多热水,迷迷糊糊也跟着睡了……大约四十分钟后,我醒过来,感觉比之前舒服一些,他也随后醒来,脸上也恢复些血色,可以继续开车了。

想想刚才的境遇,仿佛行驶在炼狱的边沿,真是可怕!短暂充分的氧气,看似暂时缓解了些许痛苦,却需要我们加倍偿还,高原给我们狠狠上了一课:不可贪恋舒适区,哪怕片刻,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经过教训,我们决定不再滥用氧气,戒掉依赖,毕竟还要在高原行走二十几天,唯有靠自己的身体和意志力去对抗、去适应、去顺从、去敬畏。

中午,我们到达安多,海拔米,被称之为“世界上最高的县城”。安多是纯牧业大县,在县城口处就是两只安多绵羊(多玛绵羊)的雕塑。

看到绵羊代表安多到了

有趣的是,在这里,氧气不仅是奢侈品,还是商品,可以用来贩售。从国道上出来,大老远就看见“豪华富氧房”、“富氧度假酒店”之类的酒店招牌,临街还有“氧吧”、“富氧休闲中心”、“氧气专卖店”等等氧气衍生品产业链。

我好奇地进去“氧吧”参观了一下,布局跟泰式足疗没什么差别,一排排的沙发椅,铺着干净的白毛巾,边桌上放着水果盘、茶水和手机充电线,只不过这里没有按摩服务,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珍贵的氧气,每张沙发旁都有一个氧气罐,很多大车司机在这里吸着氧或午休或闲谈,看着他们吸氧时欢愉放松的神态,竟像极了“吸鸦片”的过瘾满足。我再一问价格,元/小时,果然奢侈!

我们当然没有选择在氧吧停留,随便找了间小饭馆,也没什么胃口,两个人同吃了一碗米线,继续赶路。

到达那曲

下午四点左右,我们来到了藏北高原第一重镇——那曲。

那曲,藏语意为“黑河”,黑河为怒江的上游,因河水呈黑色而得名。那曲是由元朝蒙古军队驻地发展起来的城镇,如今依然是藏北重要的交通枢纽,除了南北大动脉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以外,往西可通往阿里狮泉河,往东可连接昌都和青海玉树。

那曲“市中心”和国内其它四五线城市并无太大差别,除了满街贩卖“虫草”的商铺和身着藏族服饰的姑娘们,提醒着我们此刻身在何处。我们在那曲短暂休整,竟然在大众点评上搜到了一家“德克士”,便直奔过去,没想到我的高反症被一顿薯条汉堡包给治愈了!

今晚目的地是当雄,从那曲出发往南再行驶公里,我们计划天黑前到达。

还没开出那曲镇,就看见公路的正前方是一团又黑又厚的乌云,闪电闷雷被包裹其中,这是一场可预见的凶猛的大暴雨。此刻,对面行驶过来的车辆,都落汤鸡似的,纷纷开着双闪,警示着我们前方可怕的天气和糟糕的路况。然而,我们无处可逃,只能向着暴风雨前行,如战士一般。

身处暴风雨之中,厚厚的云团压向地面,猝不及防地雷声和闪电此起彼伏,伴着大雨还下起了冰雹,蚕豆般大小的雹子,劈里啪啦地扑面砸向车窗,感觉挡风玻璃分分钟会裂掉。瞬间,整片天地变得模糊起来,仿佛世界只剩下了我们,被骤雨狂风裹挟着,寸步难行,他不得不将车停靠在路边,等待风暴中心过去…….

大概二十分钟后,看见雨的横切面,乌云夹杂着风云从我们面前快速掠过,阳光已从云缝中射出,形成一道道光束,再次沐浴大地;此刻,草地上、山坡上、甚至牦牛背上都覆盖上一层银白冰雪,阳光投映,晶莹剔透,天际还挂出半条彩虹,忽而鲜明忽而暧昧地变幻着七彩光影。

快到当雄,海拔回落到了米,对于从多米下来的我们而言,只要是在米以下,呼吸都是自由的。

我望着窗外,念青唐古拉山已在眼前,夕阳将余晖洒向大地,草原被镶上一层金色,山脉间流动的云朵也被渲染成橘红色,牦牛成群在河畔吃草,何等美好。

庄严的念青唐古拉山

回想这一天的经历:缺氧晕厥、恐惧不安、暴风骤雨、寸步难行……身处苦难时,感觉时间停摆,不见尽头,然而痛苦都是短暂,太阳终会出来,万物复原,依然是眼前这番光景,一切的一切,仿佛都不曾发生过,一切如常……在此番亲历后真实感的流变中,感觉我们不过是大自然巨大拼图中极其微小的一片,一切的苦难在时间长河中,也显得微不足道了。

当雄-纳木错-拉萨

D10

念青唐古拉山是西藏三大神山之一,纳木错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在藏地文化中“山为父,水为母”,念青唐古拉山与纳木错被藏人誉为一对恩爱夫妻,相伴恒古。

清早,我们从当雄出发,一路向北直奔进藏后第一个“大景点”——纳木错。

海拔再次渐高,需翻越到达纳木错前的必经之地,海拔米的那根拉山口,从山口远眺,如一颗蓝宝石镶嵌在群雪山间的圣湖就映入眼帘了,沿着泥泞的山路下坡,驶出山地,便来到了海拔米的纳木错湖风景区。

纳木错,名为“天湖”之意,是西藏第二大湖泊,总面积达平方千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东倚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靠冈底斯山系,北临藏北高原丘陵地带,湖上有五座岛屿,传说是五方佛的化身,静卧于湖面,宁静安详。

远眺纳木措

我们沿着景区公路与纳木错湖平行行驶,沿途均设有游客观景台,却离湖面很远,只能远眺。瞧见一些游客,阿姨们站在观景台上舞动丝巾,叔叔们则背着“长枪短炮”,尽力将人和几公里开外的圣湖一并纳入镜头……如此圣景,却被人为如此荒唐设计。初步圣湖,些许失望,我们担心跋山涉水而来,却连湖畔都亲近不得,只能强行被引去充满商业气息的所谓风景区。

忐忑之时,偶见路边一处围栏的小门敞开着,一条小路直通湖畔,他毫不犹豫地将车驶入小径,直奔圣湖而去。

行至湖畔,我们被眼前的风景彻底折服,这是纪录片里才会有的风景——天气极好,澄蓝色的天穹之下,岸边的鹅卵石袒露在柔和的阳光下,颜色渐深绵延直入湖底,湖水清澈透明,微风将湖面掀起翡翠蓝的褶皱,背倚雪山将碧湖环抱。

眼前的光景就像一件艺术品,安详孤美而意味深长。我们坐在湖边,沉默发呆,静观着眼前形状各异的大团云朵不知从何而来,飘然现身之后,又匆匆不知所踪;我们心无所思地聆听着湖水潺潺作响,时间便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淌……这里似乎是一处被岁月遗忘了的空间,绝世独立,此刻仿佛只属于我们,“一起看云淡风轻”的画面定格必将铭刻在脑海中……

然而,不速之客的突然抵达,打破了梦境。

一个藏族男子带着一个小女孩走向我们,起初还以为他们只是想讨些糖果,结果那个藏民用磕磕巴巴的汉语大概意思讲我们把车开到了禁区要罚款,然后又想带小女孩坐进我们车里;我一脸懵逼,幸好还是他有经验,编了个理由把他俩支开,拉着我迅速坐进车里,立刻驶离湖边,朝公路开去。

他说我们可能不会这么容易脱身,那两个藏民应该只是来打探的,刚才无故敞开的小门应该就是当地藏民勒索游客的圈套,遇到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办法:1.给钱;2.要比他们更凶。我心里自然是希望给钱就能万事大吉,毕竟安全第一。

果然不出所料,栅栏小门处已经聚集了十来个藏民,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个个面目狰狞,一拥而上将车围住,吠着称我们闯入禁地罚款元;我吓得正准备掏钱,却被他及时喝止,他说万一是每个人给元怎么办?万一给了钱还不让走怎么办?我立刻收手。他们见我们没有给钱的意思,一个少年将举着石头的手砸向半开的车窗,他连忙关车窗还故意差点夹住少年的手,少年这招威胁没有得逞,竟干脆躺倒在车前,将车彻底拦住,我整个人僵在车里,害怕极了。

他却是一副背水一战的架势,一边大声呵斥着要报警:“我现在马上报警啦!要么你们就躺在车底下等警察来处理,要么你们让我们把车停到路边,我们给钱走人!”孩子们一听要报警马上心虚了,从车下钻出来,答应让我们把车开到路边。他趁没有阻拦,一脚油门冲向公路,任那帮孩子怎样也再追赶不上了,我从后视镜看到他们恼羞成度还在不停地向我们的车扔石头……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野蛮的场面!很难相信,如此圣境,怎会养育出这么野蛮的人类?同时,也感到悲哀,正是因为商业化的侵袭,污染了当地人内心的纯净,如此丑陋的行径,对于那些孩子来说也许只是他们挣零花钱的游戏?

我们乖乖地沿着景区公路继续行驶,大概二十分钟后,到达了“官方指定”景点——扎西半岛。湖畔清一色漂泊如大白兔的牦牛,不停地向游客招揽生意;甚为神圣壮观的迎宾石,却也成为了游客打卡的网红背景;新晋“网红”圣象天门想必在排队拍摄穿洞的抖音里,再神景天降也都变得大同小异了。

扎西半岛迎宾石

游览兴致全无,我们决定原路返回,向拉萨驶去。

伴着朴树的《NoFearinMyHeart》无限循环,我们倚着念青唐古拉山脉行驶,雪山连绵,冰川清傲,云朵作伴;我们沿着拉萨河行驶,山涧村落,青稞田园,羊八井泉;我们追着落日行驶,夕阳余晖,晚霞同行,华灯初上。

开往拉萨的火车

沿途村落

没想到我的第一次西藏朝圣,竟然是从北京一路丈量、观赏、亲历着每一帧风景而来,回想这十天的一路前行,心心念念的拉萨,就要在眼前了!

我们到达拉萨市区时,已经彻底天黑,路过预订好的酒店,他却并没有开进去,而是继续穿行,我以为他开错了路,他却对我说:“第一次到拉萨,你必须要看到那‘第一眼’。”

车从小巷穿行,一个转弯驶至主路,只见一座悬浮在半空闪着光的宫殿仿佛从天降临,望着眼前这座如梦境般的天空之城,再华丽的词藻都难以形容,再多的感慨都显得平淡,再激动的情绪都突然安宁,这便是我此生的第一眼布达拉宫。

这一刻,你相信,神就在那里。

Withnofearinmyheart,

God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yinglianmeng.com/yqzl/59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