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中考生即将迎来理化生实验考试,虽然这项考试的分值在中考总分中的占比不高,但根据往年保定中考的成绩情况,高分段(分+)考生提高1分可超过10几人,中等分数段的考生提高1分就可以超过约多人。
可见,1分虽少,但对中考生来说真的很宝贵,尤其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备考难度不高,所以一定要拿到满分,提高自己在中考的竞争力!
今天,一起来看看往年保定中考理化生实验考试的具体安排~
01
保定中考理化生实验考试
一、考试安排
理化生考试指的是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的实验操作考试,占据中考总分20分。(注:年因为疫情没有考理化生实验,以下情况整理自年)
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一般安排在初三下学期4月下旬(20几号),一般在考前学校会组织集中备考练习、模拟考试,考试难度不大,经过练习一般都能拿到满分。
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由市统一命题。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采取现场抽签的形式,从12道综合题中抽取其中1道进行考试。每题20分,由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过程分组成,实验操作过程分占比较大。
二、考试内容
说明:以下为往年试题,仅供参考,请以学校资料为准。
综合试题一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和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两种方法鉴别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要求:1.探究凸透镜(焦距f=10cm)成实像的规律。
2.利用pH试纸和石蕊试剂两种方法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器材:光具座(带附件,标明焦距的凸透镜)一套,蜡烛一支(长度小于9cm),火柴一盒。
试管架[试管(15×mm)2支,试管刷1支];托盘中盛放:烧杯(mL,盛放玻璃棒2支)、pH试纸、玻璃片、洁净纸、待测液A、B(1:10稀盐酸,0.1%氢氧化钠溶液,分别盛于mL细口瓶,随机标示A、B)、石蕊试剂(盛于滴瓶中);废物瓶,废液瓶,抹布。
步骤
操作要求
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备注
1
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仪器药品
按清单清点实验用品。(1分)
1
2
进行实验
A.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滑块上,使滑块刻度线与刻度标尺某一整刻度线对齐,在凸透镜两侧依次安装蜡烛、光屏。(1分)
B.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其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1分)
C.将蜡烛移到合适的位置,沿直线移动光屏。(1分)D.使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实像。(1分)
E.移动蜡烛,调整光屏,使光屏再次出现清晰的实像。(2分)
6
3
总结规律
总结成像规律并熄灭蜡烛(3分)。
3
4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转移A、B待测液
A.瓶盖倒放于桌面上,倒液时瓶身标签正对手心。(1分)
B.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相接触,试管稍倾斜,缓缓倒入少量待测液(不超过2mL)。(1分)
2
5
方法一:用pH试纸鉴别
A.用洁净纸擦拭玻璃棒和玻璃片。(1分)
B.取两条pH试纸,置于玻璃片上,用两支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A、B,分别滴于两条pH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1分)
C.及时与比色卡对照,确定待测液的pH(注:与标准值误差不超过±1)。(1分)
3
6
方法二:用石蕊试剂鉴别
正确使用胶头滴管向A、B两支试管中逐滴滴加指示剂。(1分)
1
7
得出结论
A.根据pH及滴加石蕊试剂后的现象判断待测液A的酸碱性,并填写实验记录单。(1分)
B.根据pH及滴加石蕊试剂后的现象判断待测液B的酸碱性,并填写实验记录单。(1分)
2
8
整理器材
将凸透镜、光屏、蜡烛取下放回原处,清洗玻璃仪器,整理器材放回原处,擦拭桌面。(2分)
2
实验记录单
1.
物距范围(cm)
像的性质
放大或缩小
正立或倒立
2.
pH
滴加石蕊试剂现象
结论
待测液A
变色
性
待测液B
变色
性
综合试题二测金属块的密度和探究金属的某些化学性质
实验要求:1.用已调平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
2.使用量筒测量金属块的体积。
3.计算金属块密度。
4.探究金属的某些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已调平)一套,圆柱体组中的金属块一块(拴好细绳),量筒一个,烧杯(mL,用于盛放滴管和适量水)2个,草稿纸一张。
试管架[试管(15×mm)2支,试管刷1支],烧杯(mL),长金属丝X2根,打磨好的0.5cm长度金属X、铜丝(片)、镁带各一段,砂纸,硫酸镁溶液、硫酸铜溶液(分别盛在细口瓶中),稀盐酸(1:3,盛在试剂瓶中),镊子,试管刷,废物瓶(回收金属用),废液桶(带塑料纱网),抹布。
步骤
操作要求
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备注
1
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仪器药品
按清单清点实验用品,检查天平是否调平(如不平请监考老师调平)。(1分)
1
2
测量金属块质量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并记录金属块的质量。(2分)
2
3
测量金属块的体积
A.用烧杯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以淹没金属块后液面不超过最大刻度值为宜),用滴管把水的体积调整到整刻度。(2分)
B.观察时以水面凹形底部为准,视线与这凹形水面底部相平,记录水的体积。(1分)
C.将拴好细线的金属块浸入水中,观察记录液面达到的刻度值(1分),计算出金属块的体积(1分)。
5
4
计算金属块密度
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2分)
2
5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硫酸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A.瓶盖倒放于桌面上,倒液时瓶身标签正对手心。(1分)
B.倒液时试管稍倾斜,并接触瓶口。(1分)
2
6
打磨长金属丝X,分别放于上述两种溶液中
A.用砂纸打磨两根长金属丝X。(1分)
B.分别放于两种溶液中。(1分)
C.仔细观察现象,判断并记录结果。(1分)
3
7
用稀盐酸判定,观察并记录结果
A.用镊子将0.5cm长的金属丝X、铜丝(片)、镁带放入烧杯底部三个位置。(1分)
B.向烧杯倒入少量稀盐酸。(1分)
C.观察反应现象,判断并记录结果。(1分)
3
8
整理器材
将废液倒入废液桶,回收金属至废物瓶,清洗试管,将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擦拭桌面。(2分)
2
实验记录单
1.实验记录:
金属块质量
(g)
水的体积
(cm3)
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
(cm3)
金属块的体积
(cm3)
金属块的密度
(g/cm3)
2.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三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综合试题三设计调光台灯的原理电路和组装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装置
实验要求:1.根据连接好的电路画出电路图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组装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装置。
实验器材:电池盒一套,小灯座(带灯泡)一个,单刀开关一个,直流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导线若干。
铁架台(带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烧杯(mL),集气瓶(mL),试管架,酒精灯,试管(20×mm),带°玻璃导管(与乳胶管配套)的单孔塞(与试管配套),乳胶管,60°玻璃导管(与乳胶管配套),垫木,水槽(盛有水),毛玻璃片,废物瓶,抹布。
步骤
操作要求
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备注
1
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仪器药品
按清单清点实验用品,检查电路是否正常。(1分)
1
2
画出电路图
正确画出与实物连接一致的电路图。(3分)
正确的电路图
3
3
进行实验
A.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1分)
B.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1分)
C.观察并记录灯泡亮度变化。(2分)
D.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示数变化。(2分)
6
4
组装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A.乳胶管、玻璃导管等各仪器之间连接正确。(1分)
B.将60°玻璃导管没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放手后观察到导管内液柱上升,并保持一段时间,停止操作。(1分)
2
5
将试管套入铁夹并调整好位置
A.铁夹夹在距离试管口约1/3处。(1分)
B.试管口稍向下倾斜。(1分)
C.将酒精灯加垫木放在适当位置,试管底部在酒精灯正上方,连接好整套装置。(1分)
3
6
安装用排水法集气的收集装置
A.集气瓶内装满水,移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有平移动作。(1分)
B.集气瓶倒立于水槽中,瓶内基本无气泡。(1分)C.将60°玻璃导管插入集气瓶。(1分)
3
7
整理器材
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状态,擦拭桌面。(2分)
2
实验记录单
1.根据连接好的电路画出电路图:
2.实验记录:
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
灯泡亮度的变化
电流的变化
综合试题四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和比较人体呼出气体和环境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实验要求:1.在并联电路已连接好的情况下,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2.通过实验比较人体呼出气体和环境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实验器材:电池盒一套,直流电流表一只,小灯座(带灯泡)两个,单刀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试管两个,洗耳球,一次性塑料吸管,澄清的石灰水,试管架,抹布,污物桶。
电路图:
步骤
操作要求
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备注
1
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仪器
按清单检查实验用品,检查电路是否正确。(1分)
1
2
用电流表测a处电流值
A.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指零(如不指零请监考老师调整)。(1分)
B.将电流表连接在a处,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用试触的方法选择量程,操作和选择正确。(2分)
C.闭合开关,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断开开关。(2分)
5
3
用电流表测b和c处电流值
将电流表分别改接在b和c处,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闭合开关,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断开开关。(2分)
2
4
得出结论
总结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2分)
2
5
比较人体呼出气体和环境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实验过程
A.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1分)
B.用嘴通过吸管向一个试管中吹气,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有变化(1分);
C.用洗耳球通过塑料吸管向另一个试管中打气(如溶液倒吸入洗耳球内不得分)(1分),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有变化(1分)。
4
6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记录实验现象:吹气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1分);用洗耳球打气的试管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1分)。
实验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分);人体呼出的气体较环境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1分)。
4
7
整理器材
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将电路恢复到实验前状态,将反应物到入污物桶,清洗试管。(2分)
2
实验记录单
1.将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
测量处
通过干路的电流Ia
通过支路的电流Ib
通过支路的电流Ic
电流(A)
结论:
2.实验现象:吹气试管内的石灰水,用洗耳球打气的试管内石灰水。实验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人体呼出的气体较环境气体含有较多的。
综合试题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
实验要求: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通过显微镜,认识人的血细胞及其结构特点。
实验器材:杠杆一套,钩码一盒,方座支架一套,草稿纸一张。
显微镜,人血涂片,纱布,抹布。
步骤
操作要求
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备注
1
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仪器
按清单清点实验用品。(1分)
1
2
安装调节杠杆
将杠杆安装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1分)
1
3
进行实验
A.在杠杆支点两边挂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恢复平衡。(1分)
B.把支点右侧的力当作动力,支点左侧的力当作阻力,记录有关力和力臂的大小。(1分)
C.改变钩码数量,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再次恢复平衡,记录有关力和力臂的大小。(2分)
D.计算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数据。(2分)
6
4
总结规律
总结杠杆平衡条件并记录。(2分)
2
5
显微镜观察
A.选低倍镜,用转换器旋转物镜(手推物镜旋转不得分)选合适的光圈(1分),用手捏反光镜边缘(不得触及镜片)调反光镜(1分)。
B.将人血涂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1分),从一侧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至物镜接近切片为止(1分)。
C.一眼视镜同时另一眼睁开(1分),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要观察的材料移至视野中央(1分),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出清晰物像,请监考检查(1分)。
D.观察记录笔答问题。(1分)
8
6
整理器材
将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取下涂片,放回原处,物镜偏转到通光孔两侧,反光镜竖起。(2分)
2
实验记录单
1.将数据填入下表中:
实际
实验
动力
(N)
动力臂
(cm)
动力×动力臂
(N?cm)
阻力
(N)
阻力臂
(cm)
阻力×阻力臂
(N?cm)
1
2
2.杠杆平衡条件是:。
3.此时观察到的物像被放大了倍。
综合试题六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要求:1.将给出的部分电路图补充成为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完整电路图。
2.部分电路已连接好,将部分电路连接成完整的实验电路。
3.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观察记录实验数据。
4.解剖和观察种子,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
实验器材:小灯座带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一个,开关,电压表(量程0~3V),滑动变阻器,电流表(量程0~0.6A),三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源,导线若干,草稿纸一张。
托盘盛放:镊子、浸软的菜豆种子、解剖针、培养皿,抹布,污物桶。
给定的部分电路如下图所示:
步骤
操作要求
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备注
1
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仪器
按清单清点实验用品。(1分)
1
2
设计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
A.将给出的部分电路图补充成为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1分)
B.将电源和电流表串联,把部分电路连成完整的实验电路。(2分)
3
3
进行实验
A.电流表的接线柱和选择的量程正确,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2分)
B.闭合开关,正视电压表表盘,同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电压等于2.5V并记录(2分),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相应的示数(1分)。
C.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并记录。(1分)
6
4
观察菜豆种子外形
A.用镊子夹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放在培养皿上。(1分)
B.观察种子外形。(1分)
C.用解剖针准确指出种皮、种脐(1分)。(错任何一处均不得分)
3
5
解剖菜豆种子,观察种子内部结构
A.剥去种皮,观察种子内部结构。(1分)
B.用解剖针准确指出子叶及子叶数目。(1分)
C.用解剖针准确指出胚芽(1分)、胚轴(1分)、胚根(1分)。
5
6
整理器材
拆下电源和电流表,用过的菜豆种子扔进污物桶,将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2分)
2
实验记录单
1.将给出的电路图补充成为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
2.收集数据:额定电压下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U/V
小灯泡的额定电流I/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W
2.5V
综合试题七利用组装好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石灰水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要求:1.利用组装好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石灰水。
2.用温度计正确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架,试管(15×mm),试管刷,组装好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发生器用20×mm试管,气密性良好),镊子,大理石(盛在广口瓶里),稀盐酸(1:2,盛在细口瓶里),待测液A,B(蒸馏水,石灰水,二者随机标示A,B),废物瓶(回收大理石用),废液桶(带塑料纱网)。
温度计一支,烧杯(盛适量温水)一个,抹布。
步骤
操作要求
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备注
1
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仪器、药品
按清单检查实验用品。(1分)
1
2
加入大理石
试管先平放或稍倾斜,用镊子取大理石,放入后慢慢竖起。(1分)
1
3
加入稀盐酸
A.瓶盖倒放于桌面上,倒液时瓶身标签正对手心。(1分)
B.倒液时试管稍倾斜,并接触瓶口。(1分)
2
4
制取二氧化碳
A.用单孔塞稍带旋转塞紧试管口。(1分)
B、试管垂直,底部稍微离开台面,固定在铁架台上。(1分)
2
5
检测石灰水
A.向试管中倾倒少量待测液A或B,倒液时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相接触。(1分)
B.将导管插入待测液中,观察现象。(1分)
C.根据现象判断结果,并填写实验记录单。(2分)
4
6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A.观察并记录温度计允许测量的最高温度、分度值。(2分)
B.用手触摸盛水的烧杯壁,估计烧杯中的水温并记录。(2分)
C.手拿温度计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碰烧杯底和烧杯侧壁(2分),正确读数并记录(2分)。
8
7
整理仪器
回收大理石,清洗试管,将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擦拭桌面。(2分)
2
实验记录单
1.观察到(选填A或B)溶液(选填变浑浊或无变化),
所以该溶液(选填是或不是)石灰水。
2.用温度计测量实验记录:
你所使用温度计允许测量的最高温度_______________分度值_______________
待测物体
估测的温度(℃)
实测的温度(℃)
水
综合试题八配制50g2%的食盐溶液和识别、变更电路
实验要求:1.配制50g2%的食盐溶液。
2.先识别原有电路的连接方式并画出电路图。然后将两个灯泡的串联(或并联)连接,变更为并联(或串联)连接并画出电路图,开关能控制两个灯泡的电路。
实验器材:量筒(50mL),烧杯(mL2个,其中1个装蒸馏水),玻璃棒、滴管各1个(放于mL烧杯中),托盘天平(已调平),药匙,两张质量相同的纸,食盐(盛在广口瓶中),废物瓶,抹布。
原有电路由电池盒一套、小灯座(带灯泡)两个、单刀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组成。
步骤
操作要求
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备注
1
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仪器、药品
按清单检查实验用品,检查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请监考老师进行调平)。(1分)
1
2
称量食盐
A.在两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1分)
B.用镊子将游码拨到1.0g的位置。(1分)
C.向左盘逐步加入食盐至基本平衡。(1分)
D.将食盐倒入烧杯,用镊子将游码调回零刻度。(1分)
4
3
量取水
A.烧杯尖嘴紧贴量筒,滴管悬空垂直于量筒正上方。(1分)
B.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1分)
C.准确量取49.0mL水。(1分)
3
4
在烧杯中溶解食盐
A.倒液时量筒缺口紧贴烧杯。(1分)
B.搅拌至食盐完全溶解,搅拌过程中玻璃棒不连续碰烧杯壁或烧杯底,液体不溅出。(1分)
2
5
变更电路
A.正确判定原有电路的连接方式并记录,且画出电路图。(4分)
B.电路变更正确,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记录连接方式并画出电路图。(4分)
8
6
整理器材
清洗仪器,断开开关,擦拭桌面;将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2分)
2
实验记录单
1.原有电路的连接方式为联;2.变更后电路为联;
原有的电路图:变更后的电路图:
综合试题九过滤浑浊天然水和探究滑轮组省力的特点
实验要求:1.过滤少量浑浊天然水。
2.用给出的器材探究滑轮组省力的特点。
实验器材:铁架台(横杆固定好,带铁圈)一套,漏斗(60mm),圆形滤纸(90mm),烧杯(mL)一个,玻璃棒,蒸馏水(盛于mL烧杯中),浑浊天然水约5mL(盛于50mL烧杯中),废物瓶,抹布。
单滑轮两个,细线绳(两端打好结、约60cm)一根,钩码一盒(其中一个钩码标明质量),测力计(5N)一个,草稿纸一张。
步骤
操作要求
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备注
1
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仪器、药品
按清单检查实验用品。(1分)
1
2
制作过滤器
A.正确对折滤纸。(1分)
B.将滤纸放入漏斗,用蒸馏水润湿滤纸。(1分)
C.滤纸紧贴漏斗内壁。(1分)
3
3
调整铁圈高度
A.铁圈高度合适。(1分)
B.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1分)
2
4
过滤
A.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1分)
B.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1分)
C.浑浊天然水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1分)
D.倒完5mL浑浊天然水,漏斗内液面高度低于滤纸边缘。(1分)
4
5
设计滑轮组省力实验
A.观察测力计竖直放置时指针是否指“0”刻线(如不指零请监考老师调整)(1分),记录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2分)。
B.把一个滑轮固定在方座支架上,将细线的一端固定好,用细线的自由端依次穿过动、定滑轮或定、动滑轮。(2分)
C.在滑轮下面挂钩码组成一个省力的滑轮组。(1分)
6
6
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A.将测力计挂到绳的自由端,拉动测力计,观察记录拉力的大小。(1分)
B.计算钩码受到的重力。(1分)
2
7
整理器材
清洗仪器,将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擦拭桌面。(2分)
2
实验记录单
1、你所选用测力计的量程______________N,分度值_________N;
2、细线自由端的拉力N;钩码所受重力______________N(取g=10N/kg)。
综合试题十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测量课本
对桌面的压强
实验要求:1.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2.测量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课本对桌面的压强(课本平放时下表面积约0.05m2)。
实验器材:显微镜,抹布,污物桶,托盘盛放:洋葱鳞茎、清水(滴瓶装)、稀碘液(滴瓶装)、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纱布。
课本(在书脊处拴好细线)一册,弹簧测力计一个,草稿纸一张。
步骤
操作要求
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备注
1
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仪器、药品
按清单清点实验用品。(1分)
1
2
按实验操作步骤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A.用滴管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表皮。(1分)
B.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央,加上盖玻片。(1分)
C.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染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1分)
3
3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A.取显微镜,对光。(1分)
B.将装片安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1分)
C.将要观察的材料移至通光孔中央。头偏向一侧注视物镜,使镜筒缓缓下降。(1分)
D.一眼视镜同时另一眼睁开(1分),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要观察的材料移至视野中央(1分),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出清晰物像,请监考检查(1分)。
6
4
检查弹簧测力计
观察测力计竖直放置时指针是否指“0”刻线(如不指零请监考老师调整)。(1分)
1
5
设计测量课本对桌面压强实验
在实验记录单上写出实验原理(用公式表示)(2分)
2
6
实验操作
A.手持弹簧测力计的上部,将拴着细线的课本挂在挂钩上,避免指针、弹簧与外壳摩擦(1分),测量并记录课本受到的重力(2分)。
B.计算课本平放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2分)
5
7
整理器材
取下装片,将盖玻片、载玻片洗净擦干,显微镜还原,将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2分)
2
实验记录单
1、测量压强实验的原理:(用公式表示)。
2、课本受到的重力N,已知课本平放时下表面积约0.05m2,此时课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约为Pa
综合试题十一显微镜的使用和用刻度尺测量硬币直径
实验要求:1.认识显微镜主要结构,正确使用显微镜。
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硬币的直径。
实验器材:显微镜,纱布,双子叶植物茎永久横切片。
塑料直尺一把,三角板两块,硬币一枚,草稿纸一张。
步骤
操作要求
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备注
1
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仪器
按清单清点实验用品。(1分)
1
2
取显微镜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身体左前方,距桌边10cm处,要轻放、放稳。(1分)
1
3
认识显微镜结构
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目镜、物镜、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遮光器、反光镜。(学生用手指出监考老师随机抽选的一个显微镜结构。)(1分)
1
4
显微镜对光
A.选低倍镜,用转换器旋转物镜(手推物镜旋转不得分)。选合适的光圈。(1分)
B.一眼视镜同时另一眼睁开。用手捏反光镜边缘(不得触及镜片)调反光镜。(1分)
2
5
用显微镜观察
A.将切片安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1分)
B.将要观察的材料移至通光孔中央。头偏向一侧注视物镜,使镜筒缓缓下降。(1分)
C.一眼视镜同时另一眼睁开(1分),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要观察的材料移至视野中央(1分),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出清晰物像(1分),请监考老师检查。
5
6
用塑料直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
A.观察并记录所选用的刻度尺测量范围和分度值。(2分)
B.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将硬币夹紧,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塑料直尺贴紧。(2分)
C.使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刻度尺的某一整数刻度线对齐,观察另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所对的刻度线的值,记录硬币的直径(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分)
D.重复B、C步骤,再测量两次,并记录。(2分)
E.计算硬币直径的平均值。(1分)
8
7
整理器材
取下切片,将物镜偏转到通光孔两旁,转动反光镜呈竖直方向,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2分)
2
实验记录单
1、记录所选用刻度尺的量程(塑料直尺、三角板)___________cm,分度值______________。
2、收集数据。(要有估读数值)
实验次数
1
2
3
平均值
硬币的直径(cm)
综合试题十二探究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用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
实验要求:1.设计并实施一种实验方案,探究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
2.正确使用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
实验器材:托盘盛放:稀碘液(滴瓶装)、培养皿、镊子、马铃薯片(经清水浸泡过的),抹布,污物桶。
托盘天平一套,圆柱体组一盒。
步骤
操作要求
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备注
1
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仪器、药品
按清单清点实验用品。(1分)
1
2
探究
过程
提出问题
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1分)
1
作出假设
马铃薯中含有淀粉或马铃薯中不含有淀粉。(1分)
1
设计方案
A.用镊子夹取一小片马铃薯,放在培养皿中。(1分)
B.在上面滴1滴碘液。(1分)
C.观察颜色的变化。(1分)
3
实施方案
A.要求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完成实验过程,得分标准同设计方案A、B两步。(2分,每步各1分)
B.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马铃薯表面变成蓝色。(1分)
3
得出结论
马铃薯中含有淀粉。(1分)
1
3
调节天平平衡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处。(2分)
B.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或左右摆动格数相等。(2分)
4
4
用天平称金属块质量
A.将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盘中,测出金属块的质量。(2分)
B.正确记录金属块的质量。(2分)
4
5
整理器材
培养皿洗净放回原处,托盘天平圆柱体组恢复原位,将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2分)
2
实验记录单
1、将你设计的探究过程,填入实验报告单:
序号
步骤
内容
备注
1
提出问题
2
作出假设
3
设计方案
4
实施方案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5
得出结论
2、金属块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g
▼更多升学政策解读和招生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