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说课NO1九年级上氧气

教资、教招考编试讲、说课解析系列,包含中小学、幼教、中高职、高校等各类招考。每日一课,助你上岸!

----------教材原文----------

----------《氧气》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报考的岗位初中化学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对教材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下面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通过前一个课题空气的学习,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氧气这一物质,这为本节课深入学习氧气的性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本课题又为以后学习氧气的制取和研究物质的性质奠定了基础。本节课设计了大量的实验探究,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观察讨论,学生能够体会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掌握学生的情况有助于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我来分析一下学生的情况:

九年级学生观察能力有所发展,但观察的准确性和深入性还不够,不能透过复杂的现象看到本质,同时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演示实验,使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到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时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共创师生高效课堂。

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知道什么是化合反应、什么是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自主讨论,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氧气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和严谨求实的探究精神。

基于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难点确定为: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运用氧气的性质来分析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自主探究、实验、观察等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基于以上的分析,接下来进行我说课最重要的部分——教学过程的说明,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环节一、课堂导入

我将采用谜语导入的方式进行,“说是宝,真是好,人与动物都需要,看不见,摸不着,越往越高处越稀少。”学生通过思考,很快就知道是氧气,从而引出课题,这样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环节二、内容新授

这是本堂课的核心部分,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所在,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探究

我将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本课第一段的内容,通过与空气的类比,分析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通过阅读可得出:“氧气无色、无味、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液体氧气为淡蓝色、固体氧气为淡蓝色雪花状。”

活动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

首先我将演示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并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复燃,在氧气中能够复燃,结合现象我会提问学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什么性质?”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木条复燃,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然后我将提问学生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学生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即可知道答案。

接下来我将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上,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视频,并要求学生描述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硫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的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此时,我会及时补充硫在燃烧时放出热量,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解释该气体为二氧化硫,同时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二氧化硫

同时我将提醒学生把反应物写在文字表达式的左边,生成物写在文字表达式的右边,并标明反应条件。

结合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我会继续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上碳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让学生以化学小组的形式,分组探究讨论碳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学生通过观看,可以发现碳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放出热量;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我将补充说明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可以知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由此我将要求学生自己在纸上写出碳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我将对部分学生所写的进行检查,然后进行板书:

碳+氧气——二氧化碳

由于以上两个反应都是非金属在氧气中燃烧,因此我会顺势向学生抛出问题:金属是否同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呢?接下来我将带着学生一起来探究铁是否能在氧气中燃烧?我将为学生演示:铁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在实验前解释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铁丝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铁丝充分燃烧。在集气瓶底铺细沙(或放少量的水)是防止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铁丝在空气中只能发生红热的现象,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我会告诉学生黑色固体为四氧化三铁,之后要求他们尝试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予以指正: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结合上述三个实验,我会提问学生,我们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应该注意那些问题?要求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并回答。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能把结论当做现象来描述;

(2)不能脱离实际情况;

(3)不能片面描述部分实验现象;

(4)注意烟与雾的区分;

(5)注意火光和火焰的区别。

活动三:化和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

我将整理本课学习的三个文字表达式,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探究讨论,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硫+氧气——二氧化硫

碳+氧气——二氧化碳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可以发现:他们都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此外还可以发现三个反应都有氧气参与,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从而引出化合反应的定义:即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以及氧化反应的定义:即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在氧气中的燃烧是比较激烈的氧化反应。如硫、铁等燃烧都属于氧化反应。而有些氧气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被发现,这种氧化反应称为缓慢氧化。如呼吸,腐烂等。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演示实验以及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实验,学生探究讨论等方法,一方面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合作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细心观察和严谨求实的学习品质。

环节三、巩固练习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我将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谈一谈氧气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以及根据所掌握的知识举例学过的化合反应,说出生活中几个缓慢氧化的实例。这样能够使学生感受氧气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我采用的是让学生先自主总结,我来补充进行,这样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会让学生课后完成课本的练习题,并查阅资料说出更多利用氧气解决生活问题的实例。

接下来是我说课的最后一个内容,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结合新课标的理念,简洁明了,重难点突出,便于学生记忆和复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考官的聆听。请问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完)------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及多省联考基础课程系列,一共包括40+课时。内容适用于国考、各地省考、多省联考申论笔试。

年公务员笔试《申论》基础班

简单易懂零基础入门到精通

已全部更新完毕45+课时

点击下图进入小程序购买查看

原价元,现价元,含配套电子版讲义

申论天天写考试80+

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yinglianmeng.com/yqsy/635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