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解析孝感市年中考化学

北京市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www.ytysbz.com/

线上化学课堂中,老师演示了“吹气生火”实验,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用导管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同学们对该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复学后进行了如下探究。…….(信息题探究)

解析:孝感市年中考化学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

Si-28,P-31,S-32,Cl-35.5,Fe-56,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手工刺绣

B.西瓜切块

C.露天烧烤

D.冰冻凉粉

C

A、刺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西瓜切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露天烧烤过程中木条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冰冻凉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镁条

B.放置滴管

C.稀释浓硫酸

D.读取液体体积

D

A、点燃镁条要用坩埚钳夹住镁条的一端,把另一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引燃,不能用手拿着镁条,

故A错误;

B、滴管不能直接横放在桌面上,防止腐蚀桌面或者造成药品污染,

故B错误;

C、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故C错误;

D、读取液体体积时量筒要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要与液体凹面相平,

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7,溶液呈酸性

B.活性炭吸附可降低水的硬度

C.无色透明液体都是溶液

D.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分子停止运动

A

A、酸性溶液pH小于7,pH7,溶液呈酸性,A正确

B、活性炭吸附可去除有颜色、有气味的杂质,但不可降低水的硬度,B错。

C、水是无色透明液体,但不是溶液,C错。

D、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分子还在运动,D错。

故选:A。

4.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A.3H表示三个氢元素

B2Na+表示两个钠离子

C.

表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可知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

B

A、3H表示三个氢原子,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选项错误;

B、2Na+表示两个钠离子,选项正确;

C、图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原子序数为25,选项错误。

故选B。

5.瑞德西韦(C27H35N6O8P)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下列有关瑞德西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瑞德西韦属于氧化物

B.瑞德西韦由五种元素组成

C.瑞德西韦相对分子质量为g

D.瑞德西韦中含有35个氢原子

B

A、瑞德西韦是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

B、瑞德西韦是由C、H、N、O、P五种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

C、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7×12+35×1+6×14+8×16+31=,单位是“1”,不是“g”,说法错误。

D、瑞德西韦是由瑞德西韦分子构成的,1个瑞德西韦分子含35个氢原子,说法错误。

故选:B。

6.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节约资源

B.物质分类

①生活垃圾,应分类投放

②超市购物,提倡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①生铁、硫、红磷均为单质

②甲烷、75%酒精、食醋均为混合物

C.物质构成

D.性质用途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②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

①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能做燃料

②熟石灰溶于水呈碱性,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A

A、①生活垃圾,应分类投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②超市购物,提倡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减少因不可降解的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选项正确;

B、①生铁是铁的合金,是混合物,②甲烷是纯净物,选项错误;

C、②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选项错误;

D、①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能做助燃剂,不能做燃料,选项错误。

故选A。

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降低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向80g水中加入20g甲,溶解后其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

A、根据图示可知,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所以降低温度时,丙的不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向80g水中加入20g甲能全部溶解,溶解后溶质质量分数为

20g/(20g+80g)×%=20%,故D正确。

故选B

8.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是1:7

C.甲分子是由五种原子构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高温Si+4HCl

C

根据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iCl4+2H2高温Si+4HCl,据此分析作答。

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乙与丙的质量比为

(2×1×2):28=1:7,不符合题意;

C、由物质的构成可知,甲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5个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高温Si+4HCl,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硫酸钡和氯化钠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B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加入足量的碳酸钙,过滤

C

验证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现象

D

鉴别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氯化铵溶液

不用其它试剂,将四种溶液分别取样,两两相互混合,观察现象

D

A、硫酸钡不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氯化钠溶于水,过滤得到硫酸钡固体,经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硫酸钡;氯化钠溶液经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不符合题意;

B、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难溶于水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C、将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Al能置换出FeSO4溶液中的铁,而Cu不能,说明它们的活动性大小是

Al>Fe>Cu,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氯化铵溶液,将四种溶液分别取样,两两相互混合,可以观察到有两种溶液混合会产生沉淀,这组是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有两种溶液混合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组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但是不能具体区分它们,无法鉴别,符合题意。故选D。

10.现有某铁样品5.6g,含有的杂质为镁、锌、铜中的两种或三种。向其中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产生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一定没有固体剩余

②x的值为0.2

③铁样品中可能含有镁

④M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2种或3种溶质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A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消耗铁镁锌的质量分别为:

和g稀硫酸反应的金属5.6g,可能杂质是镁和铜,可能是镁、锌,可能是镁、锌、铜的混合物。

①假如是镁、锌、铜的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时,一定有固体剩余,选项说法错误。

②由分析可知,生成氢气质量0.2g,x的值为0.2,选项正确。

③由分析可知,样品中含有杂质可能是镁和铜,可能是镁锌,可能是镁锌铜的混合物,样品中一定有镁,选项说法错误。

④M点表示硫酸过量,样品中含有杂质可能是镁和铜,可能是镁锌,可能是镁锌铜的混合物,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硫酸,硫酸亚铁,硫酸镁,可能还含有硫酸锌,选项说法错误。

故正确说法一个,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18分)

11.化学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用下列物质或元素的字母序号填空:

A金属材料

BNH4NO3

C有机合成材料

D钙元素

E糖类

(1)疫情期间,为防止病毒传播,小明出门购物时戴上了口罩和一次性塑料手套,在市购买了大米等物品,则大米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为_________________,口罩中的金属条属于_________________,制手套的塑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作物缺氮元素,可向土壤中施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年人为预防骨质疏松,应多吃含有______________的食物。

(1).E

(2).A

(3).C

(4).B

(5).D

(1)大米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为糖类,口罩中的金属条属于金属材料,制手套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故选:E;A;C。

(2)硝酸铵属于氮肥,农作物缺氮元素,可向土壤中施加硝酸铵,

故选:B。

(3)老年人缺钙,容易骨质疏松,应多吃含钙元素食物,

故选:D。

12.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一种三级大型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它的第一、二级使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为推进剂,其反应原理为:

C2H8N2+2N2O4点燃2CO2+3X+4H2O,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产生推力,第三级则使用效能更高的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四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火箭第三级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1).+4

(2).N2

(3).2H2+O2点燃2H2O

(1)四氧化二氮中氧呈-2价,根据化合价规则计算,氮呈+4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反应后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8个氧原子,还差6个氮原子,X的系数为3,所以X为N2。

(2)火箭第三级中发生反应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2H2+O2点燃2H2O。

13.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X,X为氢气、氧气或二氧化碳。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A和C连接制取气体X,则X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A和B或A和D连接都可制取气体X,则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药品为_______________。

(3)若向锥形瓶中盛装大理石或石灰石,来制取气体X,则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除选取上图部分装置外,还需补充大试管、单孔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铁架台(带铁夹)、玻璃片和______________(填一种仪器)。

(1).氢气(或H2)

(2).过氧化氢溶液(或H2O2溶液)

(3).B

(4).酒精灯

(1)若将A和C连接制取气体X,可用装置A说明反应物是固液混合,不需要加热,C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则X为氢气(或H2);

(2)若将A和B或A和D连接都可制取气体X,则说明X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反应物是固液混合,不需要加热,则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药品为过氧化氢溶液(或H2O2溶液);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则选用的收集装置为B;

(4)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需要采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除选取上图部分装置外,还需补充大试管、单孔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铁架台(带铁夹)、玻璃片和酒精灯。

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主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固态还是液态)和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将发生装置分为固体加热型装置和固液混合不加热型装置;收集装置主要根据生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是否和水反应考虑能否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还可以根据气体和空气密度的比较以及是否和空气中的各成分反应,判断能否采用排空气法收集,如果气体密度和空气密度非常接近则不适宜采用排空气法,在使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密度比空气大的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14.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1)若B为紫红色金属,C为黑色固体,则B为______________,A所属的类别为_____________(选填“酸”、“碱”或“盐”)。

(2)若B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C广泛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则C→A的反应_____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

(1).铜(或Cu)

(2).盐

(3).不一定

(4).Na2CO3+2HCl=2NaCl+H2O+CO2↑(答案合理即可)

(1)若B为紫红色金属,C为黑色固体,B、C可相互转化,可推出B为铜,C为氧化铜,B、C都可转化为A,则A可能是可溶性铜盐,如硝酸铜;故B为铜,A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2)若B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C广泛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可推出C为氢氧化钠,B与C可相互转化,可推出B可能为碳酸钠,B、C都可转化为A,A可能是水,也可能是氯化钠;

如果A是水,C→A:可以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钠也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C→A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A:碳酸钠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7分)

15.线上化学课堂中,老师演示了“吹气生火”实验,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用导管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同学们对该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复学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脱脂棉燃烧的原因。

根据燃烧条件分析:①脱脂棉是可燃物;②吹出的气体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③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温度达到脱脂棉的__________________。

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向过氧化钠粉末中不断吹气,观察到过氧化钠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在导管口P处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木条复燃,说明试管内生成了氧气。同时还观察到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还放出了热量。

吹出的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脱脂棉燃烧的条件。

探究二:试管内残留白色固体的成分。

①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②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猜想1:CO2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2CO3;

猜想2:H2O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OH;

猜想3:CO2和H2O均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2CO3和NaOH。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残留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成分含有碳酸钠

②取适量①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固体成分含______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气都能反应,猜想3正确。请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灭火。

A二氧化碳灭火器B细沙C水基型灭火器

(1).着火点

(2).带火星的木条

(3).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4).氢氧化钠(或NaOH)

(5).2Na2O2+2CO2=2Na2CO3+O2↑

(6).AC(选错或不全均不给分)

[做出猜想]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着火点。

[进行试验]

氧气具有助燃性,在p管口放置带火星木条,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氧气,锥形瓶中没有生成气体,伸入烧杯中导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该反应放热,故填:带火星的木条;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实验验证]

①取残留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产生白色沉淀固体成分含有碳酸钠;

②取适量①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铜溶液,氯化铜和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沉淀,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固体成分含氢氧化钠,故填: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中不含氢元素含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只能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故填:2Na2O2+2CO2=2Na2CO3+O2↑。

[拓展延伸]

过氧化钠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以及水基型灭火器,故填:AC。

四、计算题(本题共5分)

16.氯气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O+NaCl+H2O,其中生成的次氯酸钠(NaClO)易溶于水,为“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现向某g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使之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1g。请计算:

(1)参加反应的氯气质量为g。

(2)反应生成次氯酸钠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1)7.1;(2)7.45g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氯气质量为:.1g-g=7.1g,故填:7.1。

(2)解:设反应生成次氯酸钠的质量为x

答:反应生成次氯酸钠的质量为7.45g。

周开军

幸福靠奋斗成果靠拼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yinglianmeng.com/yqsy/63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