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正中学·博学固基厚德正身
我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与传统课堂的突破创新,创设有“百花奖”、“新荷奖”等公开课评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坚实的台阶,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努力实现学识与美德的双丰收!
科学赛课为介,探索“学力”课堂
——科学组百花奖活动
为有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科学组全体教师在夏妙红老师的带领下,于年4月份开展了一场以“学习力生长课堂”为主题的赛课教研活动。
4月份赛课的老师们潜心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精心准备教具、实验操作材料,力求让课堂精练、高效。
课堂上,他们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大胆质疑,在合作交流中“做科学”“玩科学”。
01
费萍萍班
--气体的制备
费老师从学生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错误操作入手,以制备氧气的三种方法为例,引出两种典型的固液不加热型和固固加热型的制备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的药品选择、装置选择的理由,从而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同时进行相应的应用练习。再以制取硫化氢为例,先进行简单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让学生辨认与选择,再增加长颈漏斗和分液漏斗、多孔塑料片层层深入,由硫化氢有毒来引出多功能洗气瓶。在教学上立足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能触类旁通的解决其他气体的制备收集以及尾气处理等实际问题;重点引导学生形成就地取材改进、组装各种装置的理念。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主比较归纳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整堂课全部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让课堂教学各环节力争体现新课程理念。
02
李红燕班
--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
李老师从不同的科学家对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观点入手,安排了测定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关系;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的实验,从演示实验到分组实验,从设计实验方案到观点分析,层层递进,从而引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再从微观入手分析质量守恒的本质,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这一重要结论,引出化学反应需要遵循的“质量守恒定律”,再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新课标的精神,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学习,对本节课的实验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将有的演示实验改成了学生实验,并创造不同的实验条件让学生去探究,这样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03
郑琳班
--二氧化碳的性质
郑老师也是从实验入手,通过介绍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的作用引出本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后面的教学中,一共设计了4个实验,实验的材料有阶梯蜡烛、矿泉水瓶、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等均取自于学生身边的物质;实验内容图文并茂,教师演示或者学生上台合作等方式,再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环环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
在教学中,郑老师运用了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猜想探究,结合小组讨论—展示—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所有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有不同的收获。
04
张弘班
--生物的呼吸与呼吸作用第一课时
课堂上以“憋气大挑战”游戏引入新课,紧接着围绕“人是怎样呼吸的”展开一系列活动。从拼图游戏---认识呼吸系统,到橡皮筋模拟人体的肌肉、手指模拟肋骨,体验呼吸过程中它们具体是如何工作的。学生的模拟实验---呼吸小助手把课堂引入高潮,同学们通过拉动气球皮观察两个模拟肺的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最后张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整个呼吸运动以及气体交换的过程、成分。整堂课张老师语言精练富有激情,组织有序,富有节奏的课堂进程,教学环节安排得当,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他们兴致高昂,积极发言,沉浸在快乐的探索之旅中。
04
夏妙红班
--松花蛋里的那些事儿:化学综合复习
以趣味视频导入民间小吃松花蛋,并提问:如果你要做松花蛋,大概需要哪些材料?接着针对学生的回答补充原材料,并给出松花蛋的简单制作方法。
然后围绕“松花蛋的制作”展开探究活动:
①原料混合时,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小结方法;
②原料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可能含有哪些溶质?---四人一组,设计方案证明并展板展示,相互评价。
最后根据任务单上的“信息补给站”了解松花蛋的成因、松花的形成、青黑色的来源以及食用的注意事项。
从课程设计来看,提倡学生从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出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来构建认识,符合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对于实验的探究设计,放手让学生分组充分讨论,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选择优秀方案进行探究,这种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能力,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世界观。这堂课除了知识点的复习,也让学生更加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有趣的科学现象,蕴含着无数的科学道理。只要你平时注意观察,善于开动脑筋思考,你就会感到生活就是科学的海洋。而我们学过的知识也只有用到生活中去,才能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05
王芳班
——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堂上以演示实验---“云雾缭绕”引入干冰。从学生分组观察干冰---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到活动①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②如何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③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课堂上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引导思考→设计方案→观察实验→得出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现象后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使其真切地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全体科学教师也被课堂所吸引,他们跟随教学的环节,时而凝思,时而频频点头,时而含笑与旁边的教师交流,现场不时传出及时探讨、反馈的声音。
课后,夏老师即刻安排了说课和评课环节。老师们分别进行了说课,阐述自己的教学思路,组内的其他老师也畅所欲言,在肯定每位老师上课亮点的同时,也坦诚地指出了不足,以期改进,共同提高。
本次教学研讨活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学校科学老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更为今后的科学教学指引了方向,让我们继续前行,不断探索“学力”课堂!
百花寄语
当教师不辞辛劳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教师。愿我们都能成为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今日互动
你知道物理学四大神兽中
薛定谔的猫讲述的是什么科学原理吗?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