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指的是自旋磁共振现象。其意义上较广,包含核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或称电子自旋共振。
此外,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磁共振,是指磁共振成像,其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制成的一类用于医学检查的成像设备。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是什么?磁共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已经非常广泛,磁共振工作的基本原理在于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磁场即磁共振仪器产生的强大磁场;另一个因素是核,而核就是人体组织器官细胞内的氢原子核。
磁共振的工作原理简单地讲,是被检查的组织细胞内氢原子核,在强大的磁场作用下发生了共振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过磁共振仪器把共振的轨迹记录下来,再经过仪器内的高能电子计算机对数据重建,从而形成的磁共振影像用于临床诊断。
为啥有些医生不建议做“磁共振检查”呢?多数人或许还蒙在鼓里去医院进行检查,有些医生并没有开具核磁共振检查的项目,而是选择了CT或其他检查项目,这时就会有人感觉到疑惑。为什么有的医生不建议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呢?
核磁共振检查费用比较高
核磁共振想要正常运行就需要高度稳定的磁场,这个本身就要求比较高的技术。首先这需要低温技术,目前常用的主要是液氦,需要控制液氦的温度在-℃。
液氦的价格是比较贵的,一般是元/升,每3~4个月就需要加一次液氦,每次的花费都在1万多。
核磁共振还需要人工成本、场地成本、耗费电量等,核磁共振价格本身就比较高,而且购买核磁共振检查仪器的价格甚至高达上百万。
我们买了家电后也可能会出现修理现象,并且每年都要定期保养,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大问题。核磁共振检查仪器同样需要保养,修理等所耗费的费用是比较高。
核磁本身价值就高,正常运行的花销比较大,就注定该项检查的费用非常贵。由于不是每个人的条件都适合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所以医生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检查项目。
有些部位的检查不适合做核磁共振
我们都知道核磁共振工作原理是在强大磁场中激发患者体内的氢原子,进而产生共振,然后搜集其信号转化为图像。
简单说,检查部位必须有足够多的氢原子才可以,如果说该部位没有足够轻原子是无法达到真正显示效果的。
比如肺部疾病患者由于肺部含有的气体比较多,排出的磁共振,图像大多是不清楚的,因此接诊医生并没有开核磁共振检查。
临床上检查肺部用的比较多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是CT和X线,这两种检查方式价格不贵,而且多数情况下都能判断出肺部的病变。
有些部位含水量比较少或者不停搏动,比如胃部以及心脏等部位无法清晰成像,所以这些问题检查都是不适合做核磁共振的。
幽闭恐惧症患者
患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不建议做核磁共振检查。主要是因为幽闭恐惧症患者进入封闭环境后,会出现紧张,恐惧,濒死感等。
当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需要在一个封闭环境中进行,这类人群可能出现不适感,所以医生不建议这类人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有些人天生情绪比较敏感,如果真的一个人处于这种恐惧环境中,是无法顺利进行检查的,只会让患者病情加重。
当然有些地方会允许家属陪同,但是进行核磁共振时,多多少少都可能会产生一定量的辐射,对于当事人以及陪同者都可能会造成一定影响。
携带金属制品
做核磁共振的时候,医生都会询问有没有安装心脏起搏器或者心脏支架,以及口腔是否有金属身上是否携带金属物品,体内是否有钢板等等。
携带金属物品的患者并不适合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因为核磁共振机器有比较强大的磁场,会干扰心脏起搏器正常运行。
像携带的金属物品、金属牙套、钢板等,会影响核磁共振的成像,导致拍出来的片子不清晰,从而影响疾病的诊断。
如果携带金属物品,有可能会对患者本身以及仪器造成严重伤害。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在韩国庆医院接受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患者A某(60岁),被突然飞入检查仪器的金属氧气瓶夹住而死亡。
警方认为,这是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在工作中产生了强大的磁场,使放在一旁的氧气瓶突然被吸了进去。
医疗相关人士指出:“此次事故是由于没有遵守核磁共振室不能放置金属制品的基本安全规定而发生的低级且罕见的事故。”A某的头部和胸部受到了强烈的压迫。但最终因外伤性脑损伤等原因死亡。
核磁共振的检查时间比较长
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间相对消耗比较多,大多需要15~30分钟左右,检查部位不同,所以消耗的时间会存在差异与CT以及X线检查相比,这个时间确实比较长。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等待的时间太长会增加意外的风险,所以他们会优先选择CT或者X线检查。
如果这两项检查无法及时发现病症,那么就需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当然医生也会尽全力为你安排最快的时间。不管医生选择让你进行哪项检查,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我们不需要太多质疑。
CT检查与核磁共振有区别吗?CT与核磁共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检查方法,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区别,希望大家提前了解。
1、二者的成像原理不同,CT利用的是X射线进行成像,而核磁共振利用的是体内的氢原子核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运动进行成像,所以前者有辐射,后者没有辐射。
2、适用范围不同,CT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除孕妇和不能配合的人群外基本上都可以做,但是更适合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外伤患者;
核磁共振它的适用范围相对小一些,对体内有金属异物、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都是不能做,但是更适合于神经系统、软组织,以及妇科疾病。
3、价格不同,CT更便宜,一个部位在-元之间。而核磁的价格相对高,一个部位在-元之间。
与核磁共振检查相比较来说,CT检查对身体的危害大。CT检查是以X线束利用电离辐射的方式对相关的疾病部位进行扫描,进行一次CT检查,剂量在2-15mSv,辐射含量非常弱小,通常不会危害身体健康。
但是如果在这种剂量下长时间或频繁地照射,会对身体有一定的危害,会影响人体的造血功能、生长发育或遗传等功能。
核磁共振检查是借助电磁波本身的采集图像功能来完成检查,没有辐射,原本不会危害身体。
但如果患者没有注意检查禁忌症,携带金属物质进入检查场所,由于磁场的吸附,会间接导致患者身体伤害,甚至死亡,检查前相关医护人员会询问或者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通常可以避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