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4日是第51个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标准保护地球”。近年来,钢铁行业树立标准先行的发展理念,坚持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为企业、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聚焦钢企标准化工作,看钢企如何通过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助力高质量发展。
鞍山钢铁标准化体系建设硕果累累
10月12日,《中国冶金报》记者从鞍山钢铁获悉,年以来,鞍山钢铁先后主导完成37项,参与完成了16项重大的、基础性的国家标准制(修)订,成为国家标准工作的领跑者。
做优国家标准,促进相关产品国产化。年以来,鞍山钢铁先后主导完成GB/T-《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核电站用合金钢钢板》、GB/T-《船用高强度止裂钢板》、GB/T-《热轧纵向变厚度钢板》等37项,参与完成了GB/T-《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用抗酸性宽厚钢板》、GB/T-《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等16项重大的、基础性的、市场急需的国家、行业标准。这一方面促进了相关产品的国产化,替代了进口;另一方面使鞍钢相关产品的研发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提高了鞍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年钢标委年会上,鞍钢主导完成的GB/T-《桥梁用结构钢》获得了钢标委技术标准优秀奖一等奖,GB/T-《连铸钢坯凝固组织低倍评定方法》等5项标准获得三等奖。
做好国际标准,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年8月,由鞍山钢铁主导修订的国际标准ISO《焊接气瓶用钢板和钢带》公布实施,标志着鞍山钢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在年ISO/TC17/SC3第45届年会上,鞍山钢铁申报的ISO/NP-5《结构钢第5部分改进型耐大气腐蚀结构钢交货技术条件》项目获得立项,使我国在ISO系列6项标准中已占据2项的主导地位,为推动我国钢铁标准国际化助力。
做强企业标准,满足用户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年以来,鞍山钢铁(修)订企业标准项,复审企业标准项,大力升级企业标准,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逐步形成了Q/ASB《汽车用高强度热连轧钢板及钢带》、Q/ASB89《汽车用高强度冷连轧钢板和钢带》汽车用钢系列标准和Q/ASB《结构用热轧钢板》结构用钢系列标准等先进企业标准。年,鞍山钢铁完成的“一带一路”企业标准项目(包括Q/ASB-ASTM《厚钢板一般技术要求》等36项标准)荣获了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项目奖二等奖,鞍山钢铁成为辽宁省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通讯员管吉春实习记者曹洪儒)
标准化战略助力首钢转型发展
多年来,首钢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构建了集团化的标准管理体系,以标准规范推动企业不断实现科技创新、产品升级、工艺进步,助力企业转型发展。“十三五”以来,首钢主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制(修)订余项,其中国际标准10项。首钢参与的标准也由“十二五”期间的产品和检测方法标准扩展至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城市服务领域,形成了标准集群;完成了“全球冷轧汽车板标准分析与研究”等标准研究成果,服务于企业销售、研发人员和用户。
首钢标准项目荣获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年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年获得钢铁标准委员会技术标准优秀奖,首钢集团还被评为北京市石景山区标准化先进企业(年~年)。在首份《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大数据报告(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中,首钢集团以指数9.4分名列冶金行业第一位,全国各行业企业第七位。在年工信部“百团示范标准”中,首钢2项团体标准入选。
1产品标准引领用户升级产品标准直接面向用户、服务用户,首钢标准化工作旨在引导用户使用质高价廉、最适合自身的产品。首钢的管线用钢、汽车用钢、电工钢等产品已形成完整配套的标准体系,以高指标和低成本为竞争力。
首钢主持及参与制(修)订管线用钢国家标准7项,管线钢产品广泛应用于中俄东线、土耳其管线、阿拉斯加管道等重大工程;主持制定汽车用钢产品国家、行业标准10余项,汽车板产品服务于奔驰、宝马、大众、一汽、上汽等国内外70余家汽车行业用户;主持、参与制定电工钢国家、行业标准10余项,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掌握取向电工钢全流程关键制造技术的企业之一,实现了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产品牌号全覆盖,成功跻身变压器材料供应商世界第一梯队,其中无取向电工钢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服务于中国国家电网、美的、西门子、宝马等余家用户。
2工艺标准提升竞争力进入新时代,绿色制造已成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工艺绿色化可以减少能源资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资源可循环利用。首钢集团坚持国企责任担当,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牵头制定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管线钢》等6项绿色产品系列标准,立足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理念,对产品生产企业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等
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为绿色产品的评价提供了依据。这些标准也成为首批工信部绿色产品申报的采信标准。另外,首钢还制定了《钢铁行业绿色生产管理评价标准(焦化)》等8项管理评价标准、《钢铁行业海水淡化技术规范》等8项节能环保标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树立区域标杆、行业标杆形象,努力成
为绿色制造的示范者和领跑者,为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贡献首钢力量。
此外,首钢将智能炼钢、智能检测、无人操作作为突破点,在智能制造领域持续发力,同步开展标准化工作,目前立项及在研的标准项目达20余项。首钢自主开发了翘曲缺陷智能在线检测设备、钢卷轮廓智能检测设备,实现了钢带、钢卷轮廓的智能检验,《钢带翘曲检测方法》等3项行业标准成功获得立项。
3检测标准支撑生产研发目前,首钢已形成了包括化学分析、力学及工艺性能、金相分析、无损检测、腐蚀检测、原燃材料检测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检测标准体系。“十三五”以来,在检测标准领域,首钢主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60余项。
产品质量优劣需要通过标准方法进行检验判断,新的检测方法标准随着产品新的质量需求而出现。如脱碳层深度是汽车热成型零件用钢的技术要求之一,传统的金相检测方法受到腐蚀效果和金相组织类型的局限,对于特定产品无法进行精准判定。首钢采用电子探针方法测量脱碳层,其准确性显著优于金相法。经过大量的数据积累,首钢形成了一套科学严谨的方法体系,主持制定了国际标准ISO:《钢脱碳层的测定》,首次统一了钢铁和汽车等行业的脱碳层试验方法和规范,成为汽车车身抗碰撞能力和整体安全性的重要材料检测方法。
检测标准支撑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产品开发的源头,厘清产品开发中的科学问题需要科学的方法标准。汽车用高强TRIP钢以奥氏体向马氏体相变诱发塑性为主要特征,该钢种的开发需要对残余奥氏体进行定量及分布分析。首钢采用背散射衍射(EBSD)方法,完成了对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定量测定,并对奥氏体形态、分布进行了准确测定。严谨缜密的方法
体系助力汽车高强TRIP钢成功研发,并应用于船舶用钢、管线用钢等产品研发过程。该项技术成功立项ISO国际标准《微束分析电子背散射衍射钢中奥氏体的定量分析》。
4开放合作助力共同进步首钢以开放的态度充分发挥全集团技术优势,兼容并蓄,高效开放,注重与国内外、行业内、上下游企业及机构开展全面合作,助推标准化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首钢与ISO、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
(VDA)、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等多个有影响力的社会团体开展合作。比如,首钢与VDA合作设立了CMISI-VDA工作组,成员有来自中国、德国、美国的钢铁企业、汽车主机厂,目的是协调各主机厂汽车用钢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首钢作为工作组成员之一,利用该平台,使用“标准”语言加强了与用户的沟通,与客户共同创造性地设立新指标,优化了VDA-《冷成型用汽车用钢板及钢带》国际团体标准,使其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通用规范。
首钢携手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制定团体标准《装配式绿色农房技术规程》及《建筑用耐蚀钢》,联合国家电力部门制定团体标准《架空输电线路耐候钢杆塔第1部分:耐候结构钢》,将耐候钢应用于农房、建筑、电力杆塔等领域,有效减少对大气、水和土壤的环境污染,引领了下游建筑行业的产品升级。首钢开发了耐蚀性优于镀锌产品的锌铝镁镀层汽车板产品、涂
装后的表面鲜映性更好的免中涂产品,纳入企业标准体系,推广至宝马、沃尔沃、日产等下游用户企业,通过标准的实施,实现整车品质提升,引领汽车行业材料升级。
目前,首钢标准化工作正在实践从标准编制向标准研究的转变。其标准研究成果“‘中国制造’之全球冷轧汽车用钢标准系统分析与应用”以战略产品冷轧汽车板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全球汽车用冷轧钢板产品领域认可度最高、有代表性的标准40余项,归纳各标准组织的特点和主要技术要点,形成质量外设计基础,提高了使用者工作效率,保证产品顺稳交付。该成果于年获得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优秀奖,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师莉秦丽晔宋鹏心)
攀钢“十三五”主导、参与标准制(修)订近40项10月12日,鞍钢集团攀钢技术发展部负责人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十三五”以来,攀钢主导、参与标准制(修)订近40项,其中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20项,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1项,结出累累硕果。
“十三五”以来,攀钢在推进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并取得系列技术突破的同时,主导、参与各类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步伐明显加快。
在钒产业方面,年,由攀钢负责修订的YB/T—《五氧化二钒》行业标准项目通过审定并正式实施,此举对于我国高纯五氧化二钒产品打入欧美高端市场和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年,由攀钢主导修订的GB/T.1-《钒氮合金钒含量的测定硫酸亚铁铵滴定法》等8个钒氮合金元素含量测定方法国家标准颁布实施;今年,由攀钢主持修订的GB/T-《钒氮合金》、GB/T.6-《钒铁硅含量的测定硫酸脱水重量法和硅钼蓝分光光度法》、GB/T.5-《钒铁钒含量的测定硫酸亚铁铵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GB/T.10-《钒铁硅、锰、磷、铝、铜、铬、镍、钛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国家标准即将颁布实施。
在钢轨方面,年11月,攀钢代表中国与德国等5个国家代表联合制定的首个道岔钢轨国际标准——IS:《铁路道岔用非对称断面钢轨》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攀钢年代表中国牵头修订钢轨国际标准后,再次牵头制定全新的国际标准。如今,由攀钢在钢轨方面主导或参与制(修)订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达到8项。
此外,由攀钢主导、于年初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获准立项的ISO:《钒铁—规格和交货条件》国际标准项目,经过4年的努力,目前已完成工作组草案,即将进入到委员会草案阶段。
50余年来,攀钢在攻克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世界性难题,研发出高速重载钢轨、钒氮合金、高强汽车板、钛材等系列技术的同时,已主导、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技术标准制(修)订余项。这为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在更高层面抢占技术标准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记者孟祥林通讯员汪云富)
河钢邯钢主持起草制定两项省级理化检验标准
近日,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了年第四批河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由河钢邯钢理化检验试验室申报的《钢渣全铁、二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镁和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钢渣磷、钛、锰、铬、钾和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获批立项。河钢邯钢将主持起草制定上述两项理化检验地方标准。
钢渣是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物,产量大、利用率低,占用大量土地和污染环境。随着环保要求日趋严格,钢铁企业的废钢渣处理和资源再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先进仪器分析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等特点,整个检测过程不涉及任何酸的使用,不产生任何废酸液外排,满足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符合绿色实验室的发展理念;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具有优异的微量元素检测功能,一次制样操作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含量,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还能节省酸的使用,是近几年倡导的仪器分析方法之一。
上述两项地方标准的制定,有利于了解钢渣成分组成,进而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和利用途径来开发钢渣的再利用价值,对产业升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前,河钢邯钢还主持起草制定了《含铁尘泥磷、钛、锰、锌、钾和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理化检验河北省地方标准。(记者吴兆军通讯员王彬果连妙芳)
河钢唐钢以高端定制标准化推动产品结构再优化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钢铁材料的高端定制化趋势愈加凸显。河钢唐钢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通过制度管理标准化、工作程序标准化、职工行为标准化等全方位工作,推动产品质量稳定和产品结构再优化。
河钢唐钢创新实施“三级标准”落实一贯制管理,即产品出厂标准、内控规定、产品控制计划管理。通过“三级标准”管理形成标准管理的闭合体系,建立了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以质量为中心的生产组织模式,实现产品等级及质量的提升。
河钢唐钢以高端客户需求倒逼产品质量提升,不断提高高端产品生产标准,促进整体流程标准化,实现高质量产品生产常态化。随着生产组织模式的变化,职工对产品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