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安全阀”
——江苏淮安市市场监管局对55家气瓶充装站开展全面体检工作纪实
□刘广波谢展
这是一个由特种设备专家与信息化专家组成的检查组;
这是一次由执法人员交叉进行、超越以往的非常规检查;
这是一轮真正意义上按照“四不两直”要求开展的检查。
随着55份检查记录摆上案头、个隐患得以及时整改、7家企业被立案调查……历时15天,江苏省淮安市市场监管局对辖区内所有气瓶充装单位的全面检查工作画上句号。
源起
6月21日,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一烧烤店发生燃气爆炸事故。次日,淮安市市场监管局党委紧急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事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吸取事故教训,部署在全市范围开展为期15天的全覆盖燃气安全专项大检查。淮安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紧急通知,全体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人员立即取消“端午节”休假,第一时间奔赴全市各燃气气瓶充装单位,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随着检查的持续深入,一个个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气瓶充装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完整、信息化手段未充分发挥作用……
细查
安全工作容不得缺项弱项,否则就是对人民不负责。
为了确保隐患风险排查质量,坚决堵住安全漏洞,消除检查中的“视觉疲劳”和人情执法,淮安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异地交叉执法方式,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异地化原则,分别从江苏省特检院和燃气充装企业聘请专家,同时从全市抽调各县区市场监管局精干执法人员交叉检查,市局派出督查员随队全程跟踪。此次检查运用特种设备综合监管平台,全程采用信息化、标准化检查方式,严格规范检查行为,防止出现凭感情、凭关系、凭印象检查的现象,确保执法的科学性、公平性、有效性。全市上下坚持同频共振,从市级层面到基层分局形成了认识一致、行动一致、目标一致的广泛共识,打一场集中消灭隐患苗头的攻坚战。
攻坚战打响前,淮安市各县区组织人员顶着烈日指导辖区内气瓶充装单位进行了一次自查自纠。各检查组每到一处,紧紧围绕《特种设备安全法》和气瓶安全技术规范,针对每个部位、每个环节、每个制度、每条措施、每台设备,开展“显微镜”和“放大镜”式的深纠细查,让“少一分危险,多一份保障”成为工作追求,坚决堵住安全环节漏洞,让精准摸排、精确到位成为常态。
整改
隐患不少、清单很长。在“显微镜”和“放大镜”的作用下,10页的清单显示出全市55家气瓶充装单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面对一个个显性和隐性隐患,所有参加检查的工作人员面露凝重。执法人员从制度管理、防范措施、预案演练等多方面进行认真梳理,发现气瓶充装主体责任落实方面的问题条,台账资料管理方面的问题65条,现场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34条,设备管理方面的问题26条,质量体系运行方面的问题23条,作业人员方面的问题16条,所有问题都在第一时间下发到各县区市场监管局,并制定整改时间表、明确责任人。
一个小插曲,让检查组有了“意外收获”。在结束对洪泽区某液化石油气充装站检查的返程途中,检查组发现对向一辆货车上装有几只氧气瓶。“会车这么近的距离,怎么没看到氧气瓶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