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项目名称
标准要求
依据条款
效力
1
设置现场管理和安全监督人员
焊接或切割现场应设置现场管理和安全监督人员。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3..条
强制
设置火灾警戒人员
在下列焊接或切割的作业点及可能引发火灾的地点,应设置火灾警戒人员:1、靠近易燃物之处:建筑结构或材料中的易燃物距作业点10m以内。、开口:在墙壁或地板有开口的10m半径范围内(包括墙壁或地板内的隐蔽空间)放有外露的易燃物。3、金属墙壁:靠近金属间壁、墙壁、天花板、屋顶等处另一侧易受传热或辐射而引燃的易燃物。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6.4.条
强制
3
焊接和割切审批要求
操作者只有在规定的安全条件得到满足;并得到现场管理及监督者准许的前提下,才可实施焊接或切割操作。在获得准许的条件没有变化时,操作者可以连续地实施焊接或切割。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3..3条第二款
强制
4
在指定区域进行作业
焊接及切割应在为减少火灾隐患而设计、建造(或特殊指定)的区域内进行。因特殊原因需要在非指定的区域内进行焊接或切割操作时,必须经检查、核准。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6.条
强制
5
焊接和切割区域设置警告标志
焊接和切割区域必须予以明确标明,并且应有必要的警告标志。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4.1.条
强制
6
职业危害警告标志设置
在焊接及切割作业所产生的烟尘、气体、弧光、火花、电击、热、辐射及噪声可能导致危害的地方,应通过使用适当的警告标志使人们对这些危害有清楚的了解。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9条
强制
7
防护屏板设置
为了防止作业人员或邻近区域的其他人员受到焊接及切割电弧的辐射及飞溅伤害,应用不可燃或耐火屏板(或屏罩)加以隔离保护。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4.1.3条
强制
8
焊接隔间设置
在准许操作的地方、焊接场所,必要时可用不可燃屏板或屏罩隔开形成焊接隔间。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4.1.4条
推荐
9
防护用品选择原则规定
依据《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选择防护用品。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4.条
强制
10
防护用品选择具体规定
强光作业可以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1、防强光、紫外线、红外线护目镜或面罩;、焊接面罩;3、焊接手套;4、焊接防护鞋;5、焊接防护服;6、白帆布类隔热服。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第6.1条
推荐
11
头罩或护目镜选用
作业人员在观察电弧时,必须使用带有滤光镜的头罩或手持面罩,或佩戴安全镜、护目镜或其他合适的眼镜;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4.条
强制
1
防护手套佩戴
所有焊工和切割工必须佩戴耐火的防护手套。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4.条
强制
13
消除火灾隐患
焊接或切割作业只能在无火灾隐患的条件下实施:1、有条件时,首先要将工件移至指定的安全区进行焊接;、工件不可移时,应将火灾隐患周围所有可移动物移至安全位置;3、工件及火源无法转移时,要采取措施限制火源以免发生火灾。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6.3条
强制
14
灭火设备配备
在进行焊接及切割操作的地方必须配置足够的灭火设备。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6.4.1条
强制
氧燃气焊接及切割安全
序号
项目名称
标准要求
依据条款
效力
1
氧气与可燃物的隔离
氧气瓶、气瓶阀、接头、减压器、软管及设备必须与油、润滑脂及其他可燃物或爆炸物相隔离。严禁用沾有油污的手、或带有油迹的手套去触碰氧气瓶或氧气设备。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10.1.条
强制
气瓶储存温度要求
气瓶必须储存在不会遭受物理损坏或使气瓶内储存物的温度超过40℃的地方。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10.5.3条第一款
强制
3
气瓶储存位置及固定
气瓶必须储放在远离电梯、楼梯或过道,不会被经过或倾倒的物体碰翻或损坏的指定地点。在储存时,气瓶必须稳固以免翻倒。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10.5.3条第二款
强制
4
气瓶储存远离可燃物
气瓶在储存时必须与可燃物、易燃液体隔离,并且远离容易引燃的材料(诸如木材、纸张、包装材料、油脂等)至少6m以上,或用至少1.6m高的不可燃隔板隔离。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10.5.3条第三款
强制
5
气瓶现场安放
气瓶在使用时必须稳固竖立或装在专用车(架)或固定装置上。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10.5.4条
强制
6
作业现场乙炔气瓶储存量规定
使用乙炔瓶的现场,乙炔气的储存量不得超过30m3(相当5瓶,指公称容积为40L的乙炔瓶,下同);
《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六十三条第1项
强制
7
气瓶与作业点距离
气瓶不得置于受阳光暴晒、热源辐射及可能受到电击的地方。气瓶必须距离实际焊接或切割作业点足够远(一般为5m以上),以免接触火花、热渣或火焰,否则必须提供耐火屏障。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10.5.4条第一款
强制
8
乙炔瓶与明火距离
乙炔瓶的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m(高空作业时,此距离为在地面的垂直投影距离)。
《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六十三条第1项
强制
9
乙炔和氧气瓶同运规定
移动作业时,应采用专用小车搬运,如需乙炔瓶和氧气瓶放在同一小车上搬运,必须用非燃材料隔板隔开。
《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六十四条第7项
强制
10
气瓶上端禁放物品
气瓶在使用时,其上端禁止放置物品,以免损坏安全装置或妨碍阀门的迅速关闭。使用结束后,气瓶阀必须关紧。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10.5.6条
强制
电弧焊接及切割安全
序号
项目名称
标准要求
依据条款
效力
1
接地要求
焊机必须以正确的方法接地(或接零)。接地(或接零)装置必须连接良好,永久性的接地(或接零)应做定期检查。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11.3条
强制
外露带电部分采取保护措施
弧焊设备外露的带电部分必须设置完好的保护,以防人员或金属物体(如:货车、起重机吊钩等)与之相接触。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11..4条
强制
3
电缆完整
构成焊接回路的电缆外皮必须完整、绝缘良好(绝缘电阻大于1MΩ)。用于高频、高压振荡器设备的电缆,必须具有相应的绝缘性能。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11.4.条
强制
4
电缆接线
焊机的电缆应使用整根导线,尽量不带连接接头。需要接长导线时,接头处要连接牢固、绝缘良好。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11.4.3条
强制
5
对电缆采取保护措施
构成焊接回路的电缆禁止搭在气瓶等易燃品上,禁止与油脂等易燃物质接触。在经过通道、马路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如:使用保护套)。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11.4.4条
强制
6
电缆检查及修复
焊接电缆必须经常进行检查。损坏的电缆必须及时更换或修复。更换或修复后的电缆必须具备合适的强度、绝缘性能、导电性能和密封性能。电缆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连接,其连接方法必须具备合适的绝缘性能。
《焊接与切割安全》(GB—)第11.6.3条
强制
电焊/焊接作业安全培训
关于点火源的误区,有你不知道的点火源吗?导致爆炸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最有效的潜在的点火源是什么?由于篇幅关系,不可能在这篇文章中涵盖所有的点火源;然而我们会聚焦一些操作人员需要知道的重点。生产过程中会不断遇到一些关于对点火源控制管理不力的情况。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确定了关于点火源的一些司空见惯的谬论。
背景资料
燃烧三要素: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助燃物(氧化剂),最典型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3足够能量的点火源
这三点构成了燃烧三要素
粉尘爆炸五要素:另外在燃烧三要素基础上增加两点即可构成爆炸
4限制空间
5充分混合或散布(悬浮才可以粉尘爆炸)
这些加起来就组成了爆炸五要素。
点火源
“在化工行业,唯独只有点火源我们可以随处可得”
每当处置可燃性液体,气体,粉尘或其混合物时,点火源总是无处不在。发生火灾后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环境破坏,公众的负面情绪,业务下滑和潜在的名誉损失等。在我们进行专业的点火源评估过程中主要考虑13种类型,以下是根据EN-1所列出的点火源:
1.机械火花
.自发热(包括自燃的粉尘)及其他发热反应
3.热表面–包括摩擦起热
4.静电放电
5.火焰及热气
6.电气设备
7.杂散电流,阴极腐蚀保护
8.闪电
9.无线电电磁辐射,Hzto3xHz
10.可见光电磁辐射,Hzto3xHz
11.电离电磁辐射
1.绝热压缩及振动波
13.超声波
除了上述之外,还有一种类型点火源即“动火作业”其本身并没有列出(因为它涵盖其中几个的一部分,例如电气设备,热的气体,火焰,热表面,这一点值得一提)。有关火灾和爆炸相关的点火源的例子很多;在Lee的防损过程工业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中有大量的这样的例子。下表是根据其第三版而得。
点火源
举例
火焰
闪火:高处或地面闪火;大片火焰或者小耀斑;
焚烧装置。
熔炉:自然或强制气流。
燃烧加热器。
锅炉。
实验室加热器:本生灯;炉。
人员取暖器:固体燃料或电气引火加热器。
燃烧操作:燃烧垃圾;拆迁过程中燃烧。
点燃:拆除引爆;其他爆炸物。
闪光警告:危险报警闪光;大雾预警雷管。
意外火灾。
热材料:烙铁;热颗粒。
动火作业
焊接:电弧焊;乙炔氧气焊。
切割:乙炔氧气切割。
磨削加工。
钻孔加热放气孔。
热表面
通常有:容器和管道。
机械:发动机;涡轮机;废气。
实验室设备:热板;烤箱。
热颗粒:烟尘。
摩擦及撞击
冲击:手工具,电动工具,引导螺柱,结块材料的松动,移动车辆。
摩擦:皮带,输送带,托辊,刹车,离合器的机械,公路罐车或者有轨罐车的滑移。
热材料/气体
释出材料:从锅炉中产生的热灰;用过的催化剂;热加工材料。
热气。
易反应及不稳定物质
自燃材料。
不相容的材料:可与建筑材料反应的材料。
引擎
燃料引擎:汽油,柴油或汽油发动机混合。
摩擦和碰撞:铝热反应。
设备:催化元素。
机械破裂
伴随着破裂引起的火花释放。
大气干扰
闪电雷击。
压缩
混合气体动力:压缩机,高速吹风机。
抽烟
点火的途径:火柴,打火机。
抽烟项目:香烟,雪茄,烟管。
机动车
一般机动车:汽油,柴油或电力驱动。
起重机械:叉车,航空器。
电气
机械:马达,交流发电机,发电机,变流器。
固定设备:接触装置如开关,继电器,接触器。
绝缘体:在高压绝缘子火花间隙电弧。
电缆:破裂的电缆,损坏的电缆,进水。
电池:破损电池的连接。
加热带。
照明灯具。
故障电流:不良连接。
便携式设备:表具,无线电,可视系统,相机,助听器。
地壳运动:在地震或地层下陷等地壳运动引起的火花。
尽管引进了欧洲法规爆炸性环境用防爆,如ATEX指令,以及如英国的包含ATEX和化学助剂指令的DSEAR国家法规等,专家仍然在很多地方发现对点火源控制不力的情况。这样的例子很多,其中包括:
1.较差的设备和人员的跨接及接地
.缺乏对接地系统的维护
3.缺乏对如何安全地处理非导电性比较高的易燃液体(如甲苯)的认识
4.使用塑料袋将粉末加入溶剂
5.未根据静电控制要求选择正确的中转柔性集装袋(FIBC)
6.没有将维护理念应用到非电气设备危险(防爆)地区的运营中
7.动火作业控制不力,包括对动火作业的构成缺乏了解
8.“防爆”电气设备维护不善,错误地使用或错误安装
9.缺乏对粉尘安全的干燥和贮存温度的数据
10.缺乏对可燃粉尘的燃烧特性的理解
11.缺乏对混合混合物在易燃性方面的影响的认识
1.来自企业的技术知识而产生的损失的变更管理不善
对点火源控制不力的这些例子当中,有些是由于缺乏认识,有些则是反映该问题的复杂性。指导文书是有的,只是很难被理解,更是难于应用实践。
关于点火源的误区
在本文中不可能涵盖一切关于点火源的知识;但是,重点在于讨论工厂人员真正需要知道的相关事情。以下是一些总体相关的过程安全的几个谬论,特别是关于点火源部分。
消除点火源通常不建议作为安全的唯一的基础。然而,当如惰性或泄爆等保护系统也存在,最大程度减少对这些系统的需求也是相当重要的。
误区
观点一
30年来,我一直通过开放的舱口输送粉末到反应器,并且从未有过爆炸,所以我不会有点火的问题。
观点二
我的操作过程低于液体闪点,这让我很安全。
观点三
我们可以使用文献资料为我们的防尘点火性能,材料不发生变化。
观点四
我们没有点火的问题,因为我们使用了热工作许可证。
观点五
我的操作员不会带静电;他们没有产生摩擦。
观点六
一切都接地,所以没有静电问题。
观点七
我们保持所有管道接头粘合。
观点八
我们使用一个接地夹子的圆桶,所以我们是安全的。
观点九
我没有任何孤立导体在我的工厂,它的金属与金属接触,因此必须接地-对不对?
观点十
我们使用防静电鞋所以我们的人或手持工具没有出现火花问题,我不认为我们会点燃易燃蒸气。
总结:尽管有适当的爆炸保护系统,减少对这些系统上的需求仍然是重要的。保护系统如泄爆并不会去频繁使用-因此,在易燃气体不可避免的地方控制点火源就尤为重要。在可燃气体和蒸气及可燃性粉尘火灾和爆炸危害的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企业运行在一个可接受的风险水平,需要涉及对这些材料的特殊危险性的认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