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江晚报上图:护士在与小布沟通吃什么。中图:毛敏杰(左二)领着年轻医生们读片。下图:做个CT检查,十几名医护人员围着小布“我当时一点也不担心,有这么多优秀的医生和护士天天围着我转,我就想着要快点出去跟朋友们在一起。”来自非洲的小伙小布眨巴着大眼睛说着,从病床上坐起来,然后站在床边转了个圈,丝毫看不出他不久前因重症肺结核身处生死边缘。反复咳嗽3个月非洲留学生查出肺结核23岁的小布是杭州某大学的留学生,5个月前,莫名开始咳嗽且有痰,他自己买了点止咳药,症状略有缓解,但依然反复出现。可小布并未引起重视,照常上课,只是总感觉乏力、气喘,没课的时候就爱躺在床上,而且胃口越来越不好,人也日渐消瘦。直到2个月前,他实在气急得受不了,医院就诊,查出右侧有严重的气胸,已把右肺压迫得不能工作,而左肺上也有多个空洞和密密麻麻的病灶,接诊医生怀疑是肺结核,帮他紧急处理了气胸后便建议转医院治疗。“他1米8的个子,体重只有90斤,白蛋白不足正常人的一半,属重度营养不良。肺毁损、气胸,结核菌、细菌双重感染,双肺几乎无功能。普通的治疗已经不能改善他胸闷气急症状,很快被转入结核ICU,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并%纯氧,要知道空气中氧浓度只有21%,可还是没能缓解他的氧合。多学科专家讨论后,紧急联系浙大一院ECMO团队用上VV-ECMO代替肺功能。”该院结核ICU主任毛敏杰至今还记得小布刚入院时争分夺秒抢救的每个细节。而那仅是他们与死神“拉锯战”的开始,之后持续近两个月的日夜守候,全院多学科医护人员通力合作,用上中西医各种治疗方法,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才成功挽救了小布的生命。“感谢他们的专业与用心”小布不久后便将出院回国小布在结核ICU里抢救了56天,期间险情一次次出现,是在全院相关科室的通力合作下,才最终一一化险为夷。毛敏杰回忆了那次令人胆战心惊的CT检查。结核ICU在3楼,CT室在1楼,总共要走的路不足百米。其他病人从ICU到CT室再抬上机器检查,最多只需3分钟时间,可小布那次检查却硬生生花费了整整30分钟,且全程有20来位工作人员“保驾护航”。毛敏杰说,当时,小布的身上除了VV-ECMO之外,还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2个氧气罐、输液泵、胸腔闭式引流管等,在移动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机器的脱开或是故障对他来说都是致命的。生命没有重来的机会,为了保证小布这次检查的安全,院内为抢救小布专门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