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必修1新旧教材中,都有一道课后习题(如下所示),答案为C。个人觉得试题的答案值得商榷。
必修1第页
问题:测定光合作用有哪些方法?
典型试题解析
试题:要测定绿色植物是否进行光合作用,最好检测()
A.糖的生成
B.ATP合成
C.氧的释放
D.二氧化碳的吸收
解析:教材的答案给的是C,我始终有个疑问,既然是C答案,即氧气的释放,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是D答案,即二氧化碳的吸收?这们同样表明是表观光合作用。假如是产生氧气才能说明有光合作用来评判,而不是释放氧气,那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有了CO2的吸收应该还是可以说明绿色植物有光合作用,因为绿色植物应该没有其他生理作用是吸收CO2的。
假如是从“最好”的角度去看,可以理解成方便检测的角度,氧气现在可以用传感器进行检测,而CO2现在也有CO2测定仪检测。也是同样方便检测。另外,
从“糖的生成”角度来看,从某种意义来看,也是能说明有光合作用,测定的方法也有许多种。
答案“ATP合成”是不正确的,理由是ATP的合成细胞呼吸也可以进行,况且测定的可操作性也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这个试题是不是修改为光反应的检测呢?
光合作用的测定方法
要了测定光合作用的方法有许多种,现在已经有光合作用测定仪,可以测定CO2浓度、叶片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叶室温湿度,通过科学计算可得出叶片光合速率、叶片蒸腾速率、细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等光合作用指标。下面梳理常见的测定方法。
1.液封法——定量测定光合作用释放O2速率和细胞呼吸消耗O2速率
测定装置
测定的原理:
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时,将玻璃钟罩遮光处理,绿色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植物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而释放的CO2气体被装置烧杯中的NaOH溶液吸收,导致装置内气体量减小,压强减小,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向左移动的距离X,就代表植物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量O2量,也就是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
注意:
严格地说还需要物理误差的校正,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即用死亡的绿色植物分别进行上述实验,根据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对原实验结果进行校正。
2.半叶法——定量测定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的速率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速率
3.叶圆片称重法——定量测定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的速率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速率
计算:
表观光合速率=(z-y)/2S;
呼吸速率=(x-y)/2S;
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x+z-2y)/2S。
4.黑白瓶法——定量测定光合作用释放O2的速率和细胞呼吸消耗O2的速率
5.红外线CO2传感器——测量装置中CO2浓度的变化
测定的原理:
由于CO2对红外线有较强的吸收能力,CO2的多少与红外线的降低量之间有一线性关系,因此CO2含量的变化即可灵敏地反映在检测仪上,常用红外线CO2传感器来测量CO2浓度的变化。
上述方法是定量检测光合速率,假如是定性检测光合速率,还可以通过小圆片上浮和下沉来确定。如要了解光合速率的测定具体操作过程可以参考文章后链接。
相关内容链接
光合速率测定最经典的方法之一——改良半叶法
光合速率的测定方法之一:黑白瓶法
真光合速率测定的方法总汇
表观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的区别
拓展|爱默生效应-当红光和远红一起照射时光合速率远远大于它们分别照射时光合速率的总和。
有些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高中生物教材研究
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请猛戳它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呗~?
王甫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