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复习化学1小时。重点为课本中的主要概念、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化学反应的文字表示方法(若能用化学符号表示更棒)。其中以下内容要认真熟记:
一、课本中的重要内容:
1、实验部分:
(1)常见实验仪器名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P-)
(2)基本实验操作:药品取用原则(最少量原则)、粉末固体取用、块状固体取用、液体取用(倾倒、滴加、量取)、加热操作(给液体加热和给固体的注意事项)、仪器连接、气密性检查、仪器洗涤等操作及注意事项;
(3)几个重要实验:
①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②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③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④氧气化学性质实验及现象
⑤高锰酸钾制氧气(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验满、检验等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后果)
⑥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的探究(不同发生装置的优缺点、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⑦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2、基本理论:
(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2)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及氧化反应(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3)物质的结构:
①分子:定义、性质;
②原子:定义、结构、结构示意图
③离子:定义、形成;
④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⑤几个量的关系: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①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例外:和化学性质不同)
③原子的质量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④元素组成物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⑤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物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⑥原子构成分子:(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5)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①周期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②同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③同周期元素由金属过渡到非金属过渡到稀有气体
④同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⑤同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重要物质:
(1)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2)催化剂的定义及探究方法
二、几个重要反应:
1、木炭在作燃料:
2、硫粉在纯氧中燃烧:
3、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4、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5、拉瓦锡用水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Hg+O2HgOHgOHg+O2
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7、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
8、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9、蜡烛燃烧: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三、几种物质的颜色
黑色:木炭(C)、四氧化三铁(Fe3O4)、二氧化锰(MnO2)
黄色:硫
红色:红磷(P)、氧化汞(HgO)
暗紫色(紫黑色):高锰酸钾(KMnO4)
白色:五氧化二磷(P2O5)、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氯化钠(NaCl)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