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模拟卷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便宜 http://m.39.net/pf/a_4601362.html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属于纯净物的是()

A、柠檬水B、井水C、海水D、蒸馏水正确答案

D

解析

A、柠檬水中含有水和柠檬等物质,属于混合物,A不符合题意;

B、井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

C、海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

D、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与氧气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液氧B、臭氧C、空气D、氧化铁正确答案

B

解析

A、液氧是液态的氧气,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不是同素异形体,A不符合题意;

B、臭氧和氧气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符合题意;

C、空气是混合物,不是单质,与氧气不是同素异形体,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铁属于化合物,与氧气不是同素异形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碳粉B、花生油C、牛奶D、酒精正确答案

D

解析

A、碳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A不符合题意

B、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B不符合题意

C、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C不符合题意

D、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玉米榨汁B、葡萄酿酒C、蔗糖溶解D、汽油挥发正确答案

B

解析

A、玉米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

C、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空气中性质稳定、可填充飞艇的物质是()

A、HeB、He2C、HD、H2正确答案

A

解析

A、氦气密度小,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飞艇,A符合题意;

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其化学式为He,B不符合题意;

C、H不能表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C不符合题意;

D、H2是氢气的化学式,但化学性质活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一些物质的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油污净:12~13B、洁厕液:1~2C、西瓜汁:5~6D、冰橙汁:3~4正确答案

B

解析

A、油污净pH大于7,显碱性;A不符合题意

B、洁厕液pH小于7,显酸性;B符合题意

C、西瓜汁小于7,显酸性;C不符合题意

D、冰橙汁小于7,显酸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B、面粉C、花生油D、胡椒粉正确答案

A

解析

A、白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选项符合题意;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选项不符合题意;

C、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选项不符合题意.

D、胡椒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正确答案

A

解析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A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B不符合题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不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正确答案

C

解析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生成物是汞和氧气,是两种,不符合题意;

C、对于化学反应来说,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D、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即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一带一路”跨越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选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稻草造纸B、火药爆炸C、蚕丝织布D、冶炼金属正确答案

C

解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稻草造纸是用碱或石灰的水溶液在高温下处理原料,将粘连在纤维之间的果胶、木素等除掉,使纤维分散开来而成为纸浆,是化学变化;

B.火药爆炸,是非常快速地燃烧或分解的物质,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气体,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蚕丝织布,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冶炼金属,是把金属的化合物提炼为金属单质,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C。

11、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正确答案

C

解析

A、纸张是可燃物,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B、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是空气不足,纸张不会燃烧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符合题意;

D、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指标。下列指标可通过过滤达到的是()

A、澄清B、无异色C、无异味D、无细菌和病毒正确答案

A

解析

通过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可以使水变得澄清透明。

故答案为:A。

1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B、读液体体积C、加入大理石D、检验CO2是集满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称量固体时应该“左物右码”以及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故A错误;B、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正确;C、加入大理石要先横放试管,再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到试管底口,最后慢慢竖起试管,故C错误;D、检验CO2是否集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D错误。故选:B。

14、氢气燃烧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A、元素种类B、原子个数C、原子种类D、分子种类正确答案

D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元素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所以氢气燃烧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

故答案为:D。

15、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错误的是()

A、分别通入石灰水B、分别通入水中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D、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确答案

B

解析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A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但是溶解度不大,通入水中时,都出现气泡,不能用水鉴别;B符合题意

C、伸入燃烧的木条时,能使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可以用燃烧的木条鉴别;C不符合题意

D、伸入集气瓶中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无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有()

A、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B、化学反应的快慢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和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但是无法获得化学反应的快慢。

故答案为:B。

17、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原子大B、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C、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微粒是氢分子和氧分子D、分子个数相等的任何物质具有相同的质量正确答案

B

解析

A、分子、原子的种类很多,有的分子比原子大,有的分子比原子小,选项不符合题意;

B、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选项符合题意;

C、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而不是氢分子和氧分子,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数相等则物质的量也相等,而不是质量,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值是7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A、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故选项说法正确。B、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19g=12:19,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19、关于“单质”的理解错误的是()

A、一定是纯净物B、只含一种元素,且以游离态存在C、可能存在于混合物中D、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正确答案

D

解析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单质一定是纯净物,故A说法正确;B、元素存在状态有两种:游离态和化合态,单质中元素是以游离态存在的,故B说法正确;C、混合物是由多种纯净物组成,单质属于纯净物,所以可能存在于混合物中,例如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中含有两种单质,故C说法正确;D、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放在一块属于混合物,单质必须是纯净物,故D说法错误。故选:D。

20、将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两只烧杯中,搅拌后恢复至室温均全部溶解。对甲、乙烧杯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的状态: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甲小于乙C、溶剂的质量:甲大于乙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可能相等正确答案

A

解析

A、因两种情况下都完全溶解,且甲中的溶质比乙中的溶质多,则乙一定没有达到溶解的最大极限,则乙中为不饱和溶液,

B、因每56份质量的氧化钙反应生成74份质量的氢氧化钙,则甲中生成的溶质Ca(OH)2的量要多于乙中溶质Ca(OH)2的量,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因为两种溶液中溶剂都是水,而水原先给的量又相等,甲中还要额外减掉反应掉的水,则甲中的溶剂小于乙中的溶剂,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因甲中溶质多于乙,而甲中溶剂少于乙,由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知,甲乙不可能相等,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共10分)21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yinglianmeng.com/yqsy/68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