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秘境曾家山天坑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早已过时,可是你走上蜀道,上青天的眩晕和恐高感是不会消散的。不入川道,尤其是盘亘在崇山密林间的好像没有终点的高山公路,你永远不会想象,川蜀山区的路有多么惊险刺激,而那曲线型急转弯缠绕在悬崖绝壁之巅的狭窄山路,你更加无法想像是哪朝哪代开始,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尤其是毅力开凿而成。这是川陕交界处的人间秘境----四川省地质公园广元曾家山天坑。山高路险,密林幽壑,隐藏在人迹难至的野山野林中的大自然杰作,像是故意远离人间烟火,要保持千万年修行的天精地华。可是,地理特征决定的,四川是人口大省,八千四百多万人口,除了集中在成都平原的人口外,多少人如芝麻般散落在高山峻岭之间,高山集镇远比你想象的热闹繁华,高山村落也是你想不到的集中。所以深藏在茂林深谷之间的自然奇迹,还是走进了世人的眼界。不管路有多远,山有多高,自然奇迹的神秘感是人们无法抵抗的巨大诱惑。

1

高山集镇,如同仙境。

从陕南西乡过宁强棋盘关,走四川广元朝天区中子镇,一路钻山洞过大桥,入沟爬坡盘旋而上,伴着蒙蒙细雨和鬼魅多变的高山云雾,到达曾家山镇,路途用了四个多小时。不知道公路盘旋了多高,在山顶之后水泥公路平坦起来,这一带山路筑在两山的夹道中,坡度不大。到达曾家山镇五坊街,你感觉是处在了高山之巅,没错,这是一个山顶之上的集镇,海拔在米左右。集镇大体拐成一个阿拉伯数字7字形,这一竖是那一横的三、四倍长。一竖上的两边都是仿古建筑,多为两三层的木阁楼,加上仿古的飞檐翘角和窗子门框的雕饰花纹,还有黑漆门框上的店名招牌,在微雨淡雾中,仙气古意相融缠绕,你感觉自己正一点点退却尘世俗气,从内到外逐渐清爽干净起来。熏人的脂粉气焦躁的市侩气恼人的病菌逐一被清除掉,你被还原了本真。你的眼里是长于这片净土若干年的先民聚集地,慧根犹存,古风弥漫。你就浸泡在白中泛青的仙雾中,抬眼处,屋脊后面的山尖团雾起落聚散,雾气缭绕的山尖树木格外葱茏繁盛,一切都显得清丽脱俗,不染尘埃。

街边有山农摆着零星的地摊,出卖他们从自家房前屋后的山林里采集的野山菌、板栗、核桃、野灵芝、猕猴桃。山民说,高山之上除了种植玉米土豆等庄稼,不产水稻和小麦。而且高山之上平地实在太少,曾家山的每一条山沟坡地都种满了包包菜,因为气温、土壤、水分等条件很适合这种菜生长,不用农药杀虫剂等化学原料,土生土长的包包菜大量出口。这是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收入。另外,野山货和旅游业也是他们生活的来源之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自然馈赠与人类的总是平等的。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人都是自然尽力倾心孕育的孩子。

2

响水山寨,世外仙源。

从五坊街到曾家山天坑景区四十分钟左右车程。景区纵深有一处堪称世外桃源的住处---响水寨。此山寨充分利用地形,即在山窝又占据至高点,两个山谷的木屋群和游客中心餐饮部的高楼形成互通的三角式,三个建筑群体之间有茂盛的天然松树林,餐饮部门前斜坡石头台阶把一面浅坡隔成大小不等的自然花园,格桑花、海棠花、菊花、石竹梅、常青藤长势旺盛,颜色靓丽,经过这片浅坡花园可通向左右两个山谷的木屋住宅区域。这些木屋结合中西方别墅特点,既有欧式花园洋房的高绿化开放式自然特色,又有东方民族特色的木柱、长廊、红灯笼。木质的墙壁上爬满了爬山虎类的常青藤植物,红绿相间大小不一的叶片和木纹的墙面,让你误以为这是画家的杰作。一间间木屋掩映在深绿色的茂盛丛林中,错落有致的红屋顶,白色框架的开放式阳台和阁楼轮廓看起来美观协调,秀丽俊逸的几座山头交叠,构成封闭又开放的天然围墙。所有房屋采用一色的木质构造,与环境相呼应,使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地势特点,以天然树林为绿色屏障,使得建筑既有现代意识又和环境和谐共生,你不得不赞叹建筑者的匠心慧眼。

环山路紧挨别墅区,山路里侧还有一片平坦的草地,那里是游客锻炼健身区,坐在花篮式秋千上,脚底下是软软的密密的天然草甸,身边是斜伸的枝条,不知名的鸟儿就在你身边蹦跳欢歌,草虫就在地下轻轻地拉小提琴。这一片别墅式游客住宅区背后的山上,是一片农户区,类似于欧洲农庄,浅浅的大面积的山坡,一溜上去全是黄豆、玉米地,农家的三、四层高楼矗立在山野之间,家家遥相呼应,正午时分炊烟袅袅,鸡犬相闻。让你忘了这是一片现代高山农村生活区,似乎是走进了古诗文中描述的理想之景。如果乌托邦式样的理想国真能够存在于现实,我宁愿相信,应该就是此番景象。

3

天坑地洞,自然奇观。

我终于要写到这一片神奇的地形了。我用高山小镇,响水山寨给这一次天坑之旅做足了铺垫,现在就让我们全心全意穿越密林深入地下,去观览出乎你意料的宏大场景----川洞庵地坑。说实话,来到天坑表面的村户门前,眼睛看到的是低于你所处位置的一片山林,高低起伏不大,灌木茂密,树叶红绿相间。从人家院坝边的台阶往下走,你不会想到这是走向地坑的必经之路,你以为只是要下到山谷去。

将军桥上的故事。

下行的台阶越来越陡,石阶上的青苔越来越厚,树木越来越密集古老,你非得手扶长满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栏杆横着脚小心翼翼的下行了。歌里唱: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在这片类似于热带雨林的丛林中,藤缠树,树缠藤,盘根错节,纠缠不清。断裂的朽木,参天的古树,顽强的蕨类,驳杂的灌木,它们不讲规矩自由成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阳光和雨露是公平的,小动物和各类鸟雀是和谐的。忽然一座天然老拱桥联通了两座奇形怪状的山崖,以便让探险者通过这条极深的深沟。桥的一侧一棵树底下立个牌子,上面红漆刻着“将军桥”三个字已经不甚清晰。原来这是将军桥。桥上太古石的岩层凹凸不平,古老粗大的树根嵌进石头中,那悬挂在半空的树枝和漆黑粗壮的藤蔓吊垂倒挂在深谷之上。手扶一根藤蔓,探头看谷底,你会纳闷:这是谁在这样险要的悬崖嘴上建起了这座古老的拱桥呢?这座拱桥在此横亘了多少年,有多少人,有多少野生的大小动物,踏过它攀爬与如此险峻的崖山之上?看看石桥的外侧,那是刀砍斧劈般的特大石山,灰青色的大块石板一会儿窝进沟里去,一会儿突出成奇怪的竖直状棱角。于是,你不敢再继续窥探,赶紧收拢脚步经过石桥,拉住石桥边的树干向上爬。

此时,你不仅会思考这人迹罕至的深山石谷间,为什么会有一座将军桥?是哪场战争在此发生?是哪些将军战斗于此?攀过一段崖山,横斜着一段石道,眼前的崖壁上忽然出现一个天然大崖洞,两米多高的空间,纵深有三十多米的石坝,山石上刻字:望月台。墙壁一侧牌子上书:苏维埃会场遗址。原来在中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山高林密、地广人稀的曾家山,曾经是红四方面军活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年,红军进入曾家山地区,因地势险要,徐向前部经常在这里举行秘密会议,“清匪、减租,建立苏维埃”的行动计划就是在此处制定出来的。这天然的将军桥上,多少红军战士曾经走过,在这深谷密林中,多少共产党人士聚集力量,出谋划策,同甘共苦,让革命之火燎原开来。

天坑地陷大宇宙。

川洞庵是一种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集地质塌陷、地下溶洞、暗河于一体,经过上亿年漫长的地质演化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变迁,石灰岩在地质活动中,石体不断受到外力挤压和水蚀风化作用,断裂塌陷而形成现在的独特景观。川洞庵天坑有两个极大的不同类型的地坑。一个是面积巨大的烟云洞,此洞分三层,从外部看地表是分布均匀的植被,洞顶中间有一小孔,洒下自然光投射到又深又宽的洞中,像一盏微弱的天灯,又为洞中输送了足够的天然氧气。站在洞口,洞顶石壁上滴落的山泉如雨帘如垂幕,洞内的烟雾蒸腾着一股股卷出来,营造出幽深而神秘的梦幻感。巨大的洞顶成拱形,像宇宙穹顶。第二层是岩洞环壁的观览路,全部用灯光为进洞观光照亮,远观洞内四周闪亮的环路灯光,幽幽暗暗,闪闪烁烁,或红或紫或黄或绿,使得内洞显得无比遥远和阔大。你感觉对面和左边距离遥远无法到达。环壁路中间是漆黑的深不可测的地下深洞,因为太深太黑,你无法知道它的样子,走在高低变换,曲折不平的环壁路上,只听见洞底水声轰鸣,那是地下暗河涌动的声音,也是石壁渗水滴落的声音,洞内的水声变成了一曲永不停息的水石交响奏鸣曲。这就是大山的心跳声,也是神秘宇宙心跳的一部分吧?摸摸冰凉的溶岩,小心的低头、侧身跨过一段险路,你感觉钻进了地心,触摸到了地球的脉搏。

你不能出去了,你已经被宏大的地下景观吞噬了。你不如一小块崖石,这偌大的洞内,每一块石头都见证了地质的变迁,都经受了岩浆的蒸溶和重铸,接受了地下水的无尽浸蚀,从微小的松软的泥浆到坚硬的岩石,再到晶莹透亮的钟乳石,是成千上万乃至上亿年的磨砺,它成型了,成规模了,人类见证过并能命名的东西它都能造出来,甚至造出了人类无法命名不能辨识的形状。这巨大的溶洞内藏纳了多少地球生命的秘密,夹杂了多少动植物乃至我们先祖的不朽遗骸,没法说清。于是,我更加小心的踩过湿滑的崖壁,更加放轻呼吸,我要感受自然神奇的力量所赐予我们的圣境,感受它的心跳,感受它无尽的脉络,感受它惊世骇俗的创造力。

自然不朽,造化神奇。人生诸事,过眼烟云。钻进地坑,钻进这大山的心脏,在烟云洞内,人的生命多么短暂而脆弱。

转过巨大的深坑地带,地形变得狭窄复杂,在竖立的龙骨状的岩石中钻洞、拐弯,眼前忽然出现一滩水,抬头,你正站在巨大的漏斗底部,漏斗的四壁多么齐整,漏斗的造型多么精准,只是这个巨大的漏斗是从天上蹲下来的,越往上看越尖,好像要刺破苍穹直抵宇宙之外。再拐弯,再走向纵深,又是一个大漏斗,还是那么大那么高那么精确的造型。是地下水把它们连成一体了。当石头遇上水,这自然界极硬和极软的一对便上演着无尽的艺术造型。

经过漏斗处,沿着一条暗河来到另一处,这就是飞天宫。

飞天宫是一个瓮形竖洞,上面的洞型和地下的洞型相同,是不规则的梯形。游人在站在地坑洞壁尽可对照天洞地洞的形状,并猜想这可能是巨大的陨石坠落后砸出来的,但是落在地洞的石头哪去了?这明明是一个坑啊。更鲜为人知的是,这片宛如仙境之地,因其幽僻险峻,曾发生过多次大战。清嘉庆二年,农民起义军首领王聪儿率领大军驻扎洞中抵御清军,凭着险要地势,使清军久久未能攻克。如今,当年抗御清军所筑的寨门和炮台仍留存洞口。另外,这里也是当年白莲教设立分教和传教授徒之地。洞口的观景岩壁上立着一块牌子,上面不仅有王聪儿的画像,还有这一段文字说明。靠近内侧洞壁的一块大石头上还有一个中号洗菜盆大小的石坑,据说这是当年王聪儿抗击清军,用硝石制造火药捣烂硝石的碓窝。

洞口大,阳光撒漏得多。洞内光线极好。洞壁上苔藓青绿,在光照下绿的均匀而柔软,洞口如披挂了一块绿绒毯子,晶莹细小的水珠付着在苔藓上泛着绿光,还可看见伸到洞口的枝叶。接近头顶洞口部分还长着小草野花,尽管柔弱,却也生机勃勃。这一束光打到洞底,洞底也是一层浅绿,站在台上看下去,像是洞口的影子。

有西安来的小游客正和妈妈对话:我猜想,这里一定是女娲补天石掉下来了,她炼五彩石不是多出了一块吗,从天宫掉下来把山砸了一个大洞,直直的砸在山的心上,石头太重了,慢慢的继续下沉,然后上面的洞口不住地掉树叶和泥土,把这个石头掩埋住,就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小女孩音质清脆,吐字标准,普通话婉转动听。引来大家一直夸赞。那为何又叫飞天宫呢?有个小男孩怯怯地问。是啊,为何叫飞天宫?难道是嫦娥奔月处?难道此处是羽化升天的仙女曾经在人家的居住地?猜不出,留待后来的文人迁客猜想编纂去吧。这里有历史上的王聪儿就够了,有让我们无尽感叹和猜想的空间就够了。

出天坑登天梯回到地面上,眼前又是一片波澜不惊的逶迤的山脉,层层推进,延绵不绝,无边无际。谁知道这层峦叠嶂的下面还有多少秘密未曾发现。苏轼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他说的也不一定对,站在山外,我们也看不清庐山真面目。我们的眼界终究看不尽也看不懂这万里河山的神迹造化。

雍小英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yinglianmeng.com/yqsy/65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