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学习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

白癜风的土方 https://m-mip.39.net/pf/mipso_4925649.html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知识讲解

1

微粒构成物质

2

分子的性质

3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

01选择题

1.在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为了搜索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人们用了搜救犬,因为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试用化学观点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2.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运动速度有差异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原子和分子的质量不同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3.用水壶烧水,水开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水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变大,所占体积变大

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了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4.关于冰和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②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③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④它们是不同的两种物质

⑤它们的颜色不同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

D.①②④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5.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6.固态碘受热后变成了紫红色的碘蒸气,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成蓝色,这说明()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D.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7.下列现象或操作与分子对应的特征不一致的选项是()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时,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而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B.空气里的氧气分子与由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硫分子和氧分子都发生变化,结合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

D.蔗糖放入水中很快就不见了,这是由于蔗糖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的缘故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9.下列有关微观解释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C.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

D.花香四逸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10.保持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氢原子

B.氧原子

C.氢原子和氧原子

D.过氧化氢分子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02解答题

11.分子是的最小粒子。分子的质量;分子是在不断;分子间有一定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1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例如,水在蒸发时,它只是由变成了,而没有变成其他,它的性质也没有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会变成其他物质的。例如,在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就变成了和。水和氧气不再保持过氧化氢的性质。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的最小粒子。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13.有些物质是由构成的,如氧气;有些物质是由直接构成的,如汞。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能保持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14.二氧化碳由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构成。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1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物质)。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16.用粒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李商隐的一首《菊花》流传千古,诗中“罗含宅里香”表明分子具有的性质;

(2)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因为;

(3)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先倒入半杯水,再放入一大块冰糖,立即在玻璃杯外壁液面位置做上记号,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低于记号,这说明。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17.下图是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从示意图中,你能够得出的规律或者结论有(写出两条即可):

(1);

(2)。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18.如下图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mL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糖。在容器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1)糖块放入水中后,为什么会逐渐变小?

(2)当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填“高”或“低”),此现象说明了。

(3)糖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其中含有哪些分子?

(4)糖溶于水的实验说明分子有哪些性质?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19.20个氨分子(NH3)与多少个氢分子(H2)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若喜欢本文,欢迎转发

初中化学一家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yinglianmeng.com/yqsy/603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