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高原旅游你都带啥?
衣物、食物、相机......
你见过带压缩氧气罐的不~
宿州旅客赵某准备前往西宁旅行,因怕高原反应,乘火车时带了4个压缩氧气罐。不过,因氧气吸入器属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其候车时被拦了下来。
8月8日,宿州火车站安检人员在工作中发现,一名女性旅客行李中有几瓶疑似罐装压缩气体,执勤民警随即打开该旅客赵某的行李,发现4个压缩氧气罐。随后,民警告诉赵某,乘坐火车时,此类物品都属于违禁品,不能带上火车。
网络配图
考虑到4罐压缩气体可能价值不低,民警让其托人带回,或者改乘其他车次,将气罐送回家。赵某急于乘车,决定自愿放弃这些气罐,民警将4罐压缩氧气扣押。
宿州火车站民警提醒,夏季天气炎热,压缩气罐在高温下不稳定,容易发生膨胀甚至爆炸。如助燃、易燃气体在人员密集场所泄露,会带来更大的危害。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在乘车时请勿携带危险物品进站乘车。
网络配图
高原反应到底是什么呢?
在高原上如果高原反应了该怎么办?
网络配图
高原反应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为前额和双颞部跳痛,夜间或早晨起床时疼痛加重。肺通气增加如用口呼吸,轻度活动等可使头痛减轻。
有下列表现之一或一种以上者应考虑是高原反应:
1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失眠、嗜睡、食欲减退、腹胀、手足发麻等症状,经检查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评价症状的程度主要依据头痛及(或)呕吐的程度(轻、中、重度),并结合其他症状。
2休息时仅表现轻度症状如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但活动后症状特别显著者。
3有下列体征者,如脉搏显著增快、血压轻度或中度升高(也有偏低),口唇及(或)手指发绀,眼睑或面部浮肿等。
网络配图
高原反应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m以上高原时,50%~75%的人出现高原反应,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本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与男性的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与女性的体重指数无关,说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网络配图
进入高山前应对心理和体质进行适应性锻炼,如有条件者最好在低压舱内进行间断性低氧刺激与习服锻炼,以使机体能够对于由平原转到高原缺氧环境有某种程度的生理调整。目前认为除了对低氧特别易感者外,阶梯式上山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稳妥、最安全的方法。
网络配图
专家建议,初入高山者如需进m以上高原时,一般应在~m处停留2~3天,然后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m。到达高原后,头两天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催眠药,不要作重体力活动,但轻度活动可促使习服。
网络配图
避免寒冷,注意保温,主张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上山前使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刺五加,复方党参,舒必利等药对预防和减轻急性高原病的症状可能有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