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各种肉类的营养与食用

人体每天大约需要更新3%的蛋白质,人体没有蛋白质存储机制,必须靠外界的食物摄取,主要用于皮肤、肌肉、毛发、内脏、激素合成等的新陈代谢和对抗氧化损伤。

吃不够蛋白质,身体就无法满足基础代谢的需要,或者只能被迫分解肌肉而导致皮松肉垮。

大自然是蛋白质的宝库,普通人可以直接从自然食物中摄取一天的蛋白质所需,补足人体必需氨基酸。动物是蛋白质的宝库,要多吃肉。

猪牛羊鸡鸭

肉是指动物的肌肉组织,不包括脂肪、内脏和器官。

红肉是指含有更多肌红蛋白的肉。肌红蛋白负责在肌肉中储存氧气,含有血红素,遇到氧气就会变成红色,这就是红肉红的原因。例如七分熟的牛排,切开牛排后渗出的红色汁水,那并不是血水,而是肌红蛋白。

运动多的动物需氧多,肌肉中含氧量更高。所以不同的动物,乃至同一只动物的不同部位,肌红蛋白的含量都不同,所以肉的颜色也深浅不一。比如牛肉、羊肉就比猪肉更红,因为牛羊比猪爱运动。鸡大腿肉也比鸡胸肉更红。

购买时一定要选择通过检疫的安全肉类。

1、猪肉平价美味营养好。

猪肉富含蛋白质、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每克猪肉含蛋白质20.3克,比牛肉还稍多一点。

2、与国外的白猪相比,中国黑猪的肉质更好。尽量选择散养土猪,口味更鲜美,营养更丰富。

3、牛是超级营养宝库,浑身都是宝。

牛肉是最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牛肉中富含谷胱甘肽、肌酸、肌醇、肌肽、左旋肉碱等,富含多种矿物质,尤其是铁、磷、硒和锌。

4、尽量选择草饲的牛肉,营养更丰富,omega-3等优质脂肪酸的含量更高。

5、羊全身营养都是宝

羊肉除了富含优质蛋白质和脂肪外,羊肉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比猪牛更多。

6、羊的品种、年龄、每天吃的食物、性别都会影响到羊肉的膻味,好吃不膻的羊肉:

①选嫩羊:羊越小,体内的膻味脂肪酸含量越低。

②选草饲羊:玉米等谷物饲养的羊胃丙酸浓度升高,会合成甲基脂肪酸。

③选母羊:公羊脂肪的短链脂肪酸含量更高,膻味也更重。

7、鸡鸭营养丰富还不贵

鸡鸭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支链氨基酸(对增肌很重要)含量略高于猪和羊,略低于牛。

8、减肥最好连皮带肉一起吃,既好吃,又能补充足够的营养,增强饱腹感。

9、散养的柴鸡和鸭比集中谷养的鸡鸭更好吃、更营养,但也更贵。

现代谷物喂养的鸡鸭中,Omega6脂肪酸的含量容易过高,这种脂肪酸不利于饱腹感,还容易引起各种炎症。

1、鱼类,包括贝类、虾蟹等水产动物,尤其是海鱼,富含Omega-3和Omega-6脂肪酸,富含优质蛋白质、其他脂肪酸、磷质等营养。

2、omega-3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大脑健康。

含优质omega-3最多鱼类

3、鱼类是美味的蛋白质宝库,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是优质蛋白质来源。

4、要选择新鲜、正规渠道的鱼类,降低寄生虫感染风险。

动物内脏

1、动物内脏营养密度极高,是非常好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来源,比普通肉类营养更加全面。

2、动物内脏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宝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营养远超蔬菜水果。

3、除了整块的肉以外,动物内脏和其它的边角余料,可以统称为“杂碎”,

肝、心、肾、腰子,肠,舌、耳、脑、血、蹄等。

4、动物内脏富含蛋白质,是高质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来源,尤其是omega-3的含量较高。

5、动物内脏的碳水化合物很少。

6、动物内脏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A是人类已知的最强的抗氧化剂之一,它保护视力,减少炎症,提高人体免疫力,帮助保持皮肤弹性。

7、动物内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维生素B3、维生素B6等B族类维生素,它们能保护心脏,有助于降低甘油三酯,保持大脑健康,促进情绪改善,防止焦虑症。

8、动物内脏含有较高的辅酶Q10。它是一种抗氧化剂,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可以预防和治疗心脏病,减缓衰老过程。

9、动物内脏含有较高的血红素铁,是铁的极好来源,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有助于防止贫血。

10、动物内脏是胆碱的重要来源。胆碱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营养元素,能保持大脑、肌肉和肝脏的健康。

11、动物内脏富含钠,磷,铁,锌,铜等矿物质,还有其他各种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D等微量元素。

各种动物内脏

1、肝脏

①肝脏营养密集度极高,富含蛋白质,被称为“大自然的多种维生素”。

②小牛肝、猪肝被称为红色肝脏,鹅肝、鸭肝、鱼肝被称为白色肝脏。

③肝是营养密度极高的超级食物,一块猪肝补充的微量元素,可以抵n多微量元素补剂。

④牛肝是维生素冠军,含有大量的视黄醇,丰富的铁、叶酸、胆碱和维生素B12。

每克含26微克对大脑非常重要的维生素B12,是肌肉部分的17倍。

每克含23毫克维生素C,是苹果的3倍多。

每克含微克叶酸(维生素B9),是西蓝花的2倍多。

⑤猪肝

富含蛋白质,克猪肝里面,含有26克左右的高品质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极低,克猪肝里面的净碳水化合物,仅有3.8克。

猪肝是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丰富来源,克猪肝富含:

维生素B12:18.7微克,是每日参考摄入量的%,维生素B12有助于红细胞和DNA的形成,是健康大脑的必须微量营养素,维持神经系统健康,促使良好情绪产生。

维生素A:微克,是每日参考摄入量的%,维生素A对正常视力、免疫能力、生育能力都非常重要,有助于心脏和肾脏的正常运作,保证视网膜的正常功能,保护视力健康。

核黄素(维生素B2)2.2毫克,是每日参考摄入量的%,核黄素对细胞生长和发挥功能非常重要,还有助于食物转化为能量。

叶酸微克,是每日参考摄入量的41%,叶酸是一种必须营养素,在细胞生长和DNA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铁17.9毫克,是每日参考摄入量的%,铁是一种必须营养素,帮助人体携带氧气。肝脏中的铁是亚铁血红素,最容易被身体吸收,有助防止疲劳,预防贫血。

锌6.7毫克,是每日参考摄入量的45%,锌被誉为“智力之源”,是人生长发育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种微量元素,能促进食欲、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孕期和哺乳期妇女、经常运动出汗较多的人群要多吃。

硒67.5微克,是每日参考摄入量的97%,硒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抗击氧化。

胆碱微克,约是蛋黄的3倍。胆碱被称为“记忆因子”,帮助传递神经冲动,促进大脑发育,提高记忆力。

⑥鸡鸭肝

含胆碱、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A和锌。

2、心脏

①含有大量的铁、硒、锌和B族维生素,最宝贵的是它富含辅酶Q10,对平衡能量和保护身体免受氧化应激很重要,能有效降低心衰风险。

②猪心每克含重要抗氧化剂辅酶Q微克,是常见食物里最高的一种,是海鱼、沙丁鱼含量的2倍,远高于肌肉部分。

③牛心每克含重要抗氧化剂辅酶Q微克。

④羊心是铁、锌、硒和B族维生素的优质来源,富含抗氧化剂辅酶Q10。

⑤鸡鸭心富含蛋白质、优质脂肪、重要抗氧化剂辅酶Q10。

3、大脑

富含蛋白质、omega-3脂肪酸、叶酸、铁、锌、硒、磷和铜。

4、肾脏

富含蛋白质、叶酸、锌、铜和硒。

5、肚子

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较少,富含硒、锌、钙和维生素B12。

羊肚钙含量是羊肉的4倍。

6、舌头

富含钾、磷、维生素B12和镁,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它丰富的味道来自其大量的明胶。

猪舌牛舌:富含优质脂肪,软嫩饱腹,镁、钾、铁、锌、硒和B族维生素都是含量最多的部位。

7、肠子

和肚子一样有嚼劲,它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烟酸等,对加强心肌营养,增强心肌收缩力有很大的作用。

8、血

动物血制品里的铁是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血红素铁,植物里的铁是需要复杂转换才能被利用的三价铁,贫血应多吃动物血制品。

9、油

动物油是优质脂肪,主要脂肪酸是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性质稳定,含有的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胆碱帮助学习记忆。

10、猪蹄、猪耳:富含胶原蛋白,可以减少皮肤皱纹、保护骨骼、关节,帮助增肌。

11、牛骨髓

每克的骨髓中,约含84克优质脂肪,7克蛋白质,维生素A和铁等微量营养素。

12、小牛胸腺

每克含34毫克维生素C,是苹果的4倍多。

13、牛百叶

主要成分是优质蛋白质,每克含14.5克蛋白,饱腹好吃又营养。

14、牛腰

每克含核黄素3毫克,是每日推荐量的2.3倍。

每克含矿物质硒毫克,是每日推荐量的2倍。

15、牛筋、羊蹄筋:富含胶原蛋白,糖聚氨糖、甘氨酸和脯氨酸等,保护关节,保护心血管健康,刺激肌肉蛋白合成。

16、鸡鸭头,正规来源的不含重金属。

17、鸡鸭皮:优质高脂肪食材。

18、鸡胗是胃,瘦肉多,蛋白高,又有嚼劲。

19、鸡鸭翅尖:从正规来源购买的,不会打药、不会打激素。

20、鸡鸭脖:正规屠宰场加工时会去掉鸡鸭脖子上的淋巴。

21、鸡鸭屁股

屁股上尾脂腺和腔上囊不能食用,屠宰加工时需去掉,从正规渠道购买的可以吃。

22、骨头

①骨头汤的价值,与钙无关。

②骨头汤营养丰富又独特,保护关节、肠道健康,对抗身体多个部位的老化,是对抗身体衰老的“神仙水”。而且,喝对了还减肥。

③骨头汤以动物结缔组织为原料,富含和肉类完全不同的氨基酸,甘氨酸、脯氨酸和精氨酸都具有抗炎作用,富含胶原蛋白,胶质在肠道表面能形成保护层,能缓解和改善肠漏。

关于动物内脏的误解

1、过滤毒素≠存储毒素。

内脏中最常吃的是肝脏,肝脏是解毒器官,肝脏过滤毒素,很多人认为肝脏一定会储存大量毒素。

肝脏帮助人体排毒,肝脏拥有强大的代谢功能,会把许多非营养物质、毒素,进行转化分解,把摄入的毒素变成无毒的,然后通过肾脏从尿液、大便、汗液中排出,并确保把它们排出体外,毒素不会停留在肝脏中。吃的越干净肝脏就越轻松,吃得越脏肝脏就越辛苦越累,肝脏是身体最忙碌的器官。

肾脏道理相同。

2、维生素A过量

动物内脏中,尤其是肝脏富含维生素A,有些人担忧过量的维生素A摄入会导致中毒,孕妇摄入过量维生素A会导致胎儿畸形。

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皮肤干燥粗糙、视力下降、眼角膜干燥、失明、甚至死亡…

提到毒性要谈剂量,成年人每天吃维生素A可耐受最高量为微克。

克猪肝的维生素A含量约为微克,牛肝含有微克,鸡肝含有微克,一周吃1-2次动物肝脏,每次50克内,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成人服用维生素A,超过最优推荐量的倍(女性每天微克,男性微克,孕妇微克),才会发生急性中毒,饮食中很难超过这个量。

3、吃内脏会提高胆固醇

器官肉类大都含有大量胆固醇。

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没有关系,胆固醇有极强的抗氧化功效,能帮助身体对抗炎症,代谢脂肪…。

身体会自动平衡胆固醇的量,摄入胆固醇多时,体内合成的胆固醇就会自动减少,食源性胆固醇对体内的胆固醇影响微不足道。

4、含有较多嘌呤。

器官类肉中的嘌呤含量比较高,嘌呤代谢分解后会产生尿酸,尿酸过高会引发痛风,所以传统观念上建议痛风病人少吃动物内脏。

人体内的尿酸约20%来自食源,80%为自身代谢问题产生的,关键是调节自身代谢。

但是,痛风患者在怀孕期间,如果没有低碳低糖饮食,应尽量避免食用肝脏,因为可能会加剧痛风。

吃肉要从头吃到尾

1、吃肉的正确吃法是吃整个儿的,从头吃到尾,吃动物的各个部分:皮、器官、脂肪、内脏,而不是只吃精瘦肉。

2、动物的内脏和油脂提供了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这些维生素又是蛋白质和矿物质同化的催化剂。吃动物的各个部分既能满足蛋白质需求,又不会造成蛋白质过量,同时可以摄入充足且优质的动物脂肪,维生素B6、B12,胆碱,以及锌、铁等矿物质。

3、精瘦肉蛋白质含量偏高,吃太多的情况下(比如每天超过1.5g每公斤体重),会因为糖异生作用和肠促胰素效应引起胰岛素分泌的上升,从而带来脂肪囤积。

肉类的烹饪

烹饪有利于蛋白质吸收

1、多吃肉,选对了食材,也要合理烹饪,是指多吃经过正确料理,容易吸收的肉,就是口感软烂的肉。

2、烹饪前一定要对其彻底清洗,比如新鲜的羊杂,去除杂物,要反复冲洗10遍以上,全部收拾干净后,放入水中泡上一夜。

3、在烹饪前对肉食作发酵的工艺被称为“熟成”:

蛋白质被分解成肽,肽被分解成氨基酸,才能够吸收。虽然人类有强大的胃酸,但蛋白质的分解主要靠酶而不是胃酸。生肉自带大量生物酶,把生肉在室温下放置,会自然软化分解,这个过程叫发酵,在肉上撒盐,可以抑制杂菌,控制发酵过程。发酵后的肉类,纤维断裂,大量蛋白质被分解,口感软糯,拥有特殊的香味,更容易消化吸收。

人类没有发明冰箱之前,肉类必须使用腌制、熏制等方法才能保存,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吃到的肉,都具备一定的发酵。

冰箱发明后,鲜肉可以冷冻保存,吃不到发酵的肉食,因为低温下酶失去活性,发酵终止。

发酵的肉类虽然营养高,吸收好,却存在腐坏变质的风险。

4、烹饪前,将生肉腌制24小时(冷藏),然后再做,口感更软,味道更好,更适合消化。

5、尽量不放糖、面、淀粉嫩肉,这些添加剂会让肉的营养成分大打折扣,同时提高了碳水含量。

6、我们最常见的烹饪方式是将新鲜的肉忽略发酵过程,直接高温做熟。

新鲜肉类经过高温处理,生物酶全部死掉。这样的食物虽然蛋白质充足,但消化它所需要的酶就必须完全由人体提供,比如胃分泌的胃蛋白酶,长期如此,消化系统负担极大。很多脾胃虚弱的人,胃酸和蛋白酶分泌不足,在突然增加肉食以后,会出现胃胀和便秘,大都是这个原因。

7、烹饪加工过程中,温度、PH值、机械作用等会让食物中的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这叫做蛋白质变性。

在肉类料理中,烤和煎口感优于炖煮。烤和煎的肉,脂肪和蛋白质仍然结合在一起,而炖煮则趋于将肉和脂肪分离。

8、中国菜的烹饪艺术博大精深,许多技法都是利用了蛋白质变性的特点,让食物在色香味上更上一层楼,让食物更美味,让蛋白质更易被吸收。

炒着吃:爆炒猪肝,尖椒肥肠,火爆腰花等等。

凉拌着吃:凉拌油肚丝,盐水肝尖等。

搅拌可以让蛋白质产生凝胶,有弹牙的鱼丸、牛肉丸等。

水解让蛋白质产生明胶,有爽口的皮冻、蹄冻等水晶菜。

震荡让蛋白质体积变大,有鸡蛋糊芙蓉菜等。

最推荐的是煲汤和煮着吃:羊杂汤,牛杂汤,火锅。

9、煲汤

高级的肉食料理,追求气味芬芳,口感软糯,在入口前蛋白质已被分解的状态。

因为温度升高,煮熟的肉就发生了蛋白质变性,在色、香、味、形、质上与生肉有了天壤之别。当蛋白质变性后,人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更高。继续加热,蛋白质还会发生水解,形成多肽,多肽可再分解成各种氨基酸,溶解于汤汁中,让汤汁又营养又美味。

超长时间的炖煮后,高温让蛋白质断裂分解,变成肽和氨基酸的形态融入汤中,胶原蛋白被打散,食材原本的筋膜消失,形成入口即化的口感,非常易于消化,身体负担很低。

10、肉类饮食的灵魂在肉和盐,多肉饮食要高盐。

11、少吃加工肉类: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与红肉中的血红素铁结合后确实致癌。

少吃高温煎炸的肉类:用植物油高温煎炸的肉可能含有致癌化合物。

精炼种子油会提高人体炎症水平,升高心血管患病风险,最好用猪油、牛油、椰子油和棕榈油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yinglianmeng.com/yqjg/76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