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依山而建的山城,你是江河交汇的江城,你是云轻雾重的雾都,你是穿楼而过的3D城市,你是,重庆。
你是嘈杂的街市,是废旧的烂尾楼,是花偷偷开在墙缝的庇护所。
出发前,特意蹬上最舒服的平底鞋,窃以实现漫无目的地在陌生的城市街头走一走的小心愿。
重庆是魔术的3D城市森林。初遇十八梯时,从街边高处四下眺望,是裸露的土壤拼接有年代的老旧砖地,是废旧无人的危楼,一半保留完好,一半已被不规则的削去大半,剩下了暴露在氧气中的钢筋水泥结构。
沿楼梯向下迈,第一个转角是卖锅盔的老大爷,带着黄色线帽,热气腾腾。第二转角是席地而坐的老大爷,面前铺开一张报纸,上面堆满了各色小玩意,有拧了发条会行动自如的小动物,有五颜六色的小玻璃球,这些都是分分钟可以把我拉进童年时代的物件儿。
越往下走,就越有小时候的感觉。你一抬眼,举起镜头,景深刚好,四面八方的朴实感蜂拥而至,让人猝不及防,满怀撞上。
透过古树,老式的旧窗户在半开半掩间若隐若现。
望向墙壁,是小孩子用铅笔画出来的一家三口牵手图,右上角还有个大太阳。
放低视线,是泥土中露出的点点生命,还不如拇指高,粉色的,娇嫩的……
这景愈简单,愈发透明、纯粹。从十八街走出三百米,穿过一片居住小区,就仿佛从梦境里走出。生活和旅行,没有预谋的风景,最好,最美。
你是脾气冲天的酸辣粉,是玫瑰清香的藏式酸奶,是躲藏在木板门后的地道火锅。
如果说,来之前,做了最充足功课的莫过于美食了。
到重庆的那天是晚上八点多,也顾不得繁重的行李,一涌而上地铁,直奔解放碑小吃街。第一口吞下好又来酸辣粉,味道十足冲得很,神奇的把酸和辣融合得恰到好处,又搭配粉上一层厚厚肉沫,让人欲罢不能,仿佛那一刻,才真真切切感觉置身重庆。随大流的坐在街边树下的石台上,双腿夹住箱子,猴急得大口大口吃起来,耳边漫过好听的方言,眼前尽是美好的烟火气。从出发到吃到酸辣粉的每一秒的都是匆忙的,吃完后仍意犹未尽,拖着箱子朝下榻的地方游荡,方才慢慢的观察这个南方山城。
如果说,酸辣粉是慕名而往,那么,遇见格桑家藏式酸奶,就是甜甜的奇遇吧。
它是人满为患的磁器口一家并不张扬的小店,门前没有慵懒惹人疼的小猫,店内也没有摄人心魄的低音歌喉,只有木制门板上三个大字——格桑家,下沿悬挂着一排小小的藏式风铃,简单、大方。店面不算很大,我进去的时候只有窗边坐着一对小情侣,零星一两个人在点单。在店里小姐姐的大力推荐下,我点了招牌的秘制玫瑰酸奶,酸奶味道很纯,口感丝滑饱满,淡淡的玫瑰清香和酸奶搭配在一起,浓郁而不觉腻。
来到重庆以后,小吃吃了不少,但只吃过一次“正经”火锅。
和朋友跟着导航,穿过街头巷尾、菜市场、夜市街,最后止步于一家火锅店。站在马路上,平行视线里只有它的牌匾——邓莽子老火锅,顺着楼梯往下进入店里,首先感觉到店里的装饰十分具有年代感,简朴至极,甚至可以说有一点点破旧感,地砖有碎裂的印记,墙壁也有些泛黄,店员约莫都是清一色的五六十岁左右本地大娘。来这家店吃饭的,除了我们,也都是当地人,所以全部都操着一口地地道道的重庆话。锅底越煮越辣,越吃越过瘾,最喜欢酥肉和老肉片,蘸上油料,一口下去就是舌尖味蕾上的满足感。
你是南山上俯视的一眼万年,是索道上透过玻璃捕捉的幻影,是仰视洪崖洞的恍如隔世。
我喜欢黑胜于白,因此就更喜欢夜。
私以为,夜里的重庆比日间不知美了多少倍。
寻常的生活中,好像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能安安静静的去寻找一座城市的夜景。夜幕下的重庆有如此让人惊羡的魅力,我看呆过三次,想用眼眶去锁住所有的景致。
我喜欢黑胜于白,因此就更喜欢夜。
上南山的时候还是下午,到山腰一家小店,吃完大众点评里最火的网红泉水鸡,再下山到观景台的时候已经是夜幕深沉,游人不少,要排队才能等到最好的观景位置。从观景台上一眼望去,整个山城的景致悉数跃入眼底,渝中区隔江毗邻的高楼林宇,望不到尽头的江水绵延,江山轮船,一只只,独行或群居的漂移在鳞鳞波光上。此刻的山城,像一座小岛,闪着光,一亮一亮。城很大,就显得人很小,静静驻足,或碌碌前行。
从南岸区返回渝中,我们选择了索道。舱内人肩并肩,但幸运是,人群把我挤到窗边。索道很晃,光线也隐晦,玻璃上,一半是舱里人的倒影,一半是窗外迷蒙的景。我没刻意的去观察,放任慢慢的晃,将就模糊的瞧。我知晓自己在横跨江面,看到远方的桥在移动。
这里还有久负盛名的洪崖洞,被称为现实中的千里千寻。我对宫崎骏动漫作品并没有太大兴趣,但在夜间遇见洪崖洞时,我还是被震慑到了,惊叹于相似的美,惊叹于它在现实世界里的独一无二。偏居于浮躁城市里的一隅,守着江畔,伴着清风明月,存于古朴和现代的交叉地带,在一进一出间,是情也是景。当我站在洪崖洞下抬头远望时,觉得旅行的意义也不过如此:不是听别人讲,不是字面含义,不是比拟风景的复制粘贴,不是别人游记里的文字和图片,而是身临其境,真实地感受着,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生活总是日复一日,醒来,行进,但总有时候需要按下暂停键,起身旅行。
作者
于雅清
照片
自摄
审稿
张翠娟
图文编辑
张丹丹
延之有旅由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姚延波教授及其团队创立,旨在搭建旅游学界与业界的沟通桥梁、合作平台。传递旅游知识,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学术心得。
于雅清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