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新闻!全年数据新鲜出炉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年3月15日)公布年全年度香港保险业临时统计数字,个人寿险新单总保费总额为$1,亿港元,与年全年比较,上升了6.9%。
其中,内地访客带来的新造保单保费在年继续保持平稳,有关新造保单保费高达$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9.4%。
2
内地访客新单业务
内地访客带来的新造保单保费在年继续保持平稳,有关新造保单保费高达$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9.4%。继年的内地访客赴港投保小高潮之后,近年的新增生意量达到了新的平衡并且逐渐回归理性的状态。
相比于年全年新单保费亿港元(占比32.6%),年总体内地访客总保费有稍许下降。但总体的保费结构更加合理,重疾险比例明显增多,后文会详细说到。
按新单保单数统计,内地访客购买重疾险的数量最多,持续上升,年占比为62.1%,远高于年,展现出香港重疾险对内地访客较强的吸引力;其次为终身寿险,占比29.5%,较年同期有明显下降。
按新单保费统计,内地访客购买终身寿险的保费最多,年上半年占比为57.6%,与年同期相若;其次为重疾险,占比13.6%,较年同期有明显升高;万用寿险排名第三,占比12.7%。
3
香港寿险公司最新排名
总保费收入=年化保费+整付保费
标准保费收入=年化保费+整付保费*10%
新单业务:新售保单的保费收入
年全年新单业务(不包括退休计划业务)为$1,亿(较年全年上升3.8%)。
按照总保费收入(整付保费+年化保费),新单业务排名前15名的香港保险公司市场占比为94.9%,较年同期上升。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别为友邦、保诚、汇丰人寿和宏利,四家公司市场占比之和为57.6%,较年同期下降,说明市场竞争更激烈。宏利上升到第四位,保诚超过汇丰人寿名列第二,中国人寿海外同比下降较多。
宏利、恒生保险、太寿香港、永明和富通,较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少则19%,多则高达50%。
按照标准保费收入(年化保费+整付保费*10%),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别为友记、保记、汇丰人寿和中国人寿海外。宏记由于整付保费占比太高,折算为标保之后,排名下降至第八。此外还有富W、永明金融和全美人寿也是整付保费比例较高,折算标准保费后排名下降很多。
有效业务:新售保单和续期保单的保费总和
年全年个人寿险有效业务收入总额为$1,亿(上升3.8%)。
按照总保费收入(整付保费+年化保费),个人有效业务保费收入排名前15的香港保险公司市场占比为93.2%,同期上升4.2%。收入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别为友记、保记、汇丰人寿和宏记,四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比超六成(61.4%)。
按照标准保费收入(年化保费+整付保费*10%),个人有效业务保费收入排名前15的香港保险公司市场占比为94.3%,上浮5%,收入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别为保记、友记、汇丰人寿和中国人寿海外,占比62.9%。市场逐渐形成了往大公司集中的趋势。
4
保单业务结构分析
缴费期结构
年全年,香港各寿险公司的缴费期结构有明显区别。
友记、宏记、富W、永明金融和全美人寿,整付保费收入占比非常高。
汇丰、中国人寿海外、中银人寿、太寿香港、泰禾人寿、东亚人寿和恒生保险则以小于五年期缴费的储蓄型产品为主。
友记、保记、安记两家公司的中长期缴费产品为主,主要是重疾险,保费占比高于其他公司。
业务渠道结构
香港保险的主要销售渠道是代理人、经纪公司和银行。
代理渠道中,友记、保记、宏记、永明金融、安记、富T等公司的业务量明显较高。
银行渠道中,以汇丰、国寿海外、中银和泰禾人寿为主,恒生保险和东亚人寿全部是银行渠道,而且这些公司多以港元保单为主。
经纪渠道中,友记、太寿香港、永明金融、富T、安记的占比较高,全美人寿全部依赖经纪渠道,而保记、国寿海外、泰禾人寿、宏记、中银人寿占比较低,但也贡献一定比例的保费。
件均保费
整付保单件均保费最高是全美人寿,高达万港元。期交保单件均保费最高是太寿香港,高达.6万港元。
以上数据来源:香港保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