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知识点一:质量及天平使用
1.质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单位: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kg),此外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实验室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3.天平的使用:①放: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②调: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③称:左“物”右“码”,并移游码,使横梁平衡;④读:m物=m砝码+m游码。
4.使用天平注意事项:①被测质量不能超过天平量程;②加减砝码时用镊子夹取,不能将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物品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盘中;③移动位置后,要重新调节天平平衡。
5.测量质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测微小物体的质量:m=m总n(m总为n个相同物体的总质量)。
(2)取样法:测巨大物体的质量:m=nm样(m样为样品的质量)。
(3)不等臂天平测质量:根据杠杆平衡原理:m=m1·m2(m1、m2已知)。
6.天平使用注意:
①称量前,横梁不平衡的调节方法: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若指针右偏,则向左调节平衡螺母,反之,向右调。
②称量过程中横梁不平衡的调节方法:更换砝码,调节游码。
③读数时以游码左边所对刻度线为标准。
④添加砝码时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
知识点二:密度及其测量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定义公式ρ=mV。
2.单位: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kg/m3,实验室常用单位是g/cm3,二者的换算关系是1g/cm3=kg/m3。
3.理解密度公式
(1)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ρ不变,m与V成正比;物质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V成反比
(3)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4.测体积:不规则较小固体和液体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体积。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5.测密度:原理:ρ=mV,工具有天平或秤、量筒或刻度尺等,测固体物质的密度通常是先测物体质量后测体积,测液体的密度通常采用剩余法误差较小。
6.密度的可变性:密度在外界因素(如温度、状态、压强等)改变时将会发生改变。如氧气瓶中的氧气在使用过程中,瓶中氧气质量减小,体积不变,密度减小。
知识点三: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质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水在0~4℃时反常膨胀。
2.密度的应用:①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质量,m=ρV;②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体积③由公式求出密度,用来鉴别物质;④应用物质的密度的特性可以作为选择应用材料时的标准。
3.典型的密度计算问题:
①质量不变,如水结冰,冰化水问题;②体积不变,如瓶子问题;③密度不变,如样品问题。以上三类问题都属于隐含条件问题,分类求解时,先求出这个隐含量,综合求解时,应用已知量和待求量表示这个隐含量,列出物理方程再求解。
4.判断金属球是否是空心的有三种计算方法:一是计算此金属球的密度,然后跟此金属密度比较,相同则为实心,较小刚为空心;二是计算相同体积的实心球质量,看与此球是否相同,相同则此球为实心,不同的此球为空心;三是计算相同质量的金属体积应为多大,再与此球体积比较,相同则此球为实心,如较小则为空心,此法不仅可以判断是否空心,还可以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
知识点一:质量及天平使用
典例1:决定一个物体质量大小的因素是( )
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B.物体的形状
C.物质的状态D.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
质量及其特性.
一个物体质量大小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都无关。
A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由此可见一个物体质量大小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都无关。因为当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时,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所以质量是不变的。故选A。
典例2:托盘天平调平衡后,某同学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这时他应该( )
A.减少天平右盘中砝码
B.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C.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D.向天平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动
天平的使用.
在使用时应先通过增减砝码使天平平衡,或移动游码使之平衡。
D
称量时,指针偏向左,说明右盘质量小,应添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的栋梁平衡。在称量过程中,不能移动平衡螺母。故ABC错、D正确。故选D。
知识点二:密度及其测量
典例3: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 )
A.把纸撕成碎片
B.冰熔化成水
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
D.把铁丝烧红
密度及其特性.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一定质量的物质,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密度相应改变。据此分析回答。
A
A、把纸撕成碎片,形状变化了,物质种类和状态没变,所以密度不变,故A符合题意;B、冰熔化为水后,状态变化了,密度发生了变化,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故B不符合题意;C、氧气罐内氧气用去一部分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小,其密度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D、铁丝烧红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热膨胀),所以密度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典例4:如图所示,小陈同学为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准备了天平、玻璃杯等器材,在实验时发现没有准备量筒,于是从身边找来了一个体积为20cm3的金属块和一些纸张。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刻度线上。(2)此时,如果天平指针偏左,小陈同学应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_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3)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该液体,用天平称量液体和玻璃杯的总质量m总时,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________,不能用手接触砝码,称得m总=.2g(4)将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且不接触玻璃杯,液体无溢出,如图所示,天平平衡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的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为m=________g,则液体的密度ρ=________g/cm3。
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1)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先调节游码,再调节平衡螺母;(2)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可知左侧较重,所以把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才能使天平平衡,“左偏右移,右偏左移”;(3)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4)左盘中物体质量等于右盘中物体质量与游码读数之和;根据图中示数,求出增加的质量;增加的质量与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质量相等,从而求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液体的密度。
(1)零;(2)右;平衡螺母;(3)镊子;(4).6;1.37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调节横梁使天平平衡;(2)调节天平平衡时,若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端,则平衡螺母要向右调;(3)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4)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液体和玻璃杯的总质量m总=g+50g+0.6g=.6g,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质量为:m=.6g-.2g=27.4g=0.kg;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mg=0.g×10N/kg=0.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液体的;
知识点三:密度与社会生活
典例5: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密度与温度.
(1)在图象中找出密度最大的位置,看对应的温度是多少;根据图象找出0℃~4℃水密度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2)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大;(3)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为0℃,从曲线可看出曲线的最低处即为较深河底的水温;(4)水在0℃~4℃之间具有热缩冷胀的反常膨胀现象。
C
A、由图象可知,在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故A正确;B、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故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B正确;C、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为0℃,故A点为0℃,故C错误;D、温度不同的水密度不同,密度大的水下沉到底部,而下层的密度小的水就升到上层来。这样,上层的冷水跟下层的暖水不断地交换位置,整个的水温逐渐降低。这种热的对流现象只能进行到所有水的温度都达到4℃时为止,故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故D正确。故选C。
典例6: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即将首飞的C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的优点是( )
A.密度小B.弹性小C.体积小D.硬度小
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根据可知,一定体积的物体,密度越小质量越小,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A
C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极轻”表示体积一定时,材料的质量非常小,也就是密度很小。所以这种材料的优点是密度小。故选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