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流程

有限空间作业程序

1、作业准备8、作业环境级别判定2、申请、审批和许可9、通风换气3、作业区域封闭或围挡10、个体防护4、安全交底11、实时监测5、安全开启井盖12、作业安全6、清理积水13、安全监护7、气体检测14、工作结束

1、作业准备

2、申请、审批和许可

1)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按照公司《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审批文件应存档备案;2)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填写《申请单》履行内部审批手续,并在工作前一日12点前通知有限空间设施运维管理单位,经当日有限空间设施运维管理单位许可后方可进入,工作时间内《申请单》由作业负责人收执;3)《申请单》所列的批准人、许可人、申请人三者不得兼任;4)附:申请单填写。

3、作业区域封闭或围挡

1)用围挡设施封闭作业区域。围挡设施上加设安全告知牌和信息公示牌;2)《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3部分:防护设备设施配置》4.4围挡设施、安全标志、警示标识或安全告知牌等安全警示设施配置应符合附录B中表B.1的要求。围挡设施上加设安全告知牌和信息公示牌;4、安全交底

1)作业具体任务;

2)作业程序;

3)作业分工;

4)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5)采取的防护措施等内容;

6)交底清楚后要求交底人与被交底人双方签字确认,安全交底单(工作票)要求存档备查。

5、安全开启井盖

6、清理积水

1)防止触电事故;2)防止一氧化碳中毒。7、气体检测

1)评估检测:作业前,对地下有限空间气体进行的检测,检测值作为地下有限空间环境危险性分级和采取防护措施的依据;

2)准入检测:进入前,对地下有限空间气体进行的检测,检测值作为作业者进入地下有限空间的准入和环境危险性再次分级的依据;

3)监护检测:作业时,监护者在地下有限空间外通过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或设置在地下有限空间内的远程在线检测设备,对地下有限空间气体进行的连续地检测,检测值作为监护者实施有效监护的依据;

4)个体检测:作业时,作业者通过随身携带的气体检测报警仪,对作业面气体进行的动态检测,检测值作为作业者采取措施的依据。

7.1气体检测与通风

1)检测内容

(1)应至少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

(2)预警值和报警值的设定;

(3)氧气检测应设定缺氧报警和富氧报警两级检测报警值,缺氧报警值应设定为19.5%,富氧报警值应设定为23.5%;

(4)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应设定预警值和报警值两级检测报警值。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预警值和报警值参见标准附录A;

(5)可燃气预警值应为爆炸下限的5%,报警值应为爆炸下限的10%;

(6)有毒有害气体预警值应为GBZ2.1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30%,无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物质,应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30%;

(7)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值应为GBZ2.1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无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物质,应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2)检测方法

(1)评估检测、准入检测、监护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在地下有限空间外的上风口进行。地下有限空间内有人作业时,监护检测应连续进行;

(2)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履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地下有限空间外按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顺序,对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其中,有毒有害气体应至少检测硫化氢、一氧化碳;

(3)地下有限空间内存在积水、污物的,应采取措施,待气体充分释放后再进行检测;

(4)应对地下有限空间上、中、下不同高度和作业者通过、停留的位置进行检测;

(5)气体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6)气体检测结果应如实记录,内容包括检测时间、检测位置、检测结果和检测人员;

(7)pppm浓度: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万分比来表示的浓度,也称百万分比浓度;

(8)部分有毒有害气体预警值和报警值(地标附件表格);

(9)预警值就是三级作业环境和二级作业环境的分界点;

(10)报警值就是二级作业环境和一级作业环境的分界点;

(11)相关气体浓度达到报警值,气体检测仪会发出声、光报警;

(12)准入检测点(作业前检测)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

(13)上、下检测点,距离地下有限空间顶部和底部均不应超过1m,中间检测点均匀分布,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8m;

(14)(作业中检测)监护检测点应设置在作业者的呼吸带高度内,不应设置在通风机送风口处;

(15)每个检测点的每种气体应连续检测3次,以检测数据的最高值为依据。

3)检测位置

(1)有限空间内的不同高度位置(上、中、下),以及在气体/蒸气可能积累的位置;

(2)人员进行工作的位置(上风侧)。

4)作业前检测(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作业开始前,对气体环境进行检测;(2)开启有限空间出入口后,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环境内氧气及不同位置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成分进行检测。

5)作业中检测

(1)作业过程中应监测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变化,并随时采取必要措施;

(2)结果记录:1.检测日期、2.检测地点、3.检测位置、4.检测时间、5.检测结果。

8、作业环境级别判定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1级(不能作业)

(1)氧含量小于19.5%或大于23.5%;

(2)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10%;(LEL>10);

(3)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GBZ2.1规定的限值。

(检测仪显示数值:硫化氢H2S>10;一氧化碳CO>25)

2)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环境为2级(采取措施作业)

(1)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5%且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10%;(检测仪显示数值:10≥LEL>5);

(2)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GBZ2.1规定限值的30%且不大于GBZ2.1规定的限值;(检测仪显示数值:10≥硫化氢H2S>2;25≥一氧化碳CO>7);

(3)作业过程中易发生缺氧,如热力井、燃气井等地下有限空间作业;

(4)作业过程中有毒有害或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可能突然升高,如污水井、化粪池等地下有限空间作业。

3)符合下列所有条件的环境为3级:

(1)氧含量为19.5%~23.5%;

(2)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5%;(LEL<5);

(3)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不大于GBZ2.1规定限值的30%;

(硫化氢H2S≤2;一氧化碳CO≤7)

作业过程中各种气体、蒸气浓度值保持稳定。9、通风换气

1)自然通风

(1)作业前,应开启地下有限空间的门、窗、通风口、出入口、人孔、盖板、作业区及上下游井盖等进行自然通风,时间不应低于30min;

(2)作业中,不应封闭地下有限空间的门、窗、通风口、出入口、人孔、盖板、作业区及上、下游井盖等,并做好安全警示及周边拦护。

2)机械通风

(1)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应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

(2)采用移动机械通风设备时,风管出风口应放置在作业面,保证有效通风;

(3)应向地下有限空间输送清洁空气,不应使用纯氧进行通风;

(4)地下有限空间设置固定机械通风系统的,应符合GBZ1的规定,并全程运行。

2.1)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连续机械通风:(预警值就是三级作业环境和二级作业环境的分界点,报警值就是二级作业环境和一级作业环境的分界点)

(1)评估检测达到报警值;(10≥硫化氢H2S>2;25≥一氧化碳CO>7;

(2)准入检测达到预警值;

(3)监护检测或个体检测,达到预警值;?d)地下有限空间内进行涂装作业、防水作业、防腐作业、明火作业、内燃机作业及热熔焊接作业等。

3)通风设备及要求

(1)通风设备

(2)要求2.1作业区横断面平均风速不小于0.8m/s或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0次/h;2.2地下有限空间只有一个出入口时,应将通风设备出风口置于作业区底部,进行送风作业;2.3地下有限空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通风口时,应在临近作业者处进行送风,远离作业者处进行排风。必要时,可设置挡板或改变吹风方向以防止出现通风死角;2.4送风设备吸风口应置于洁净空气中,出风口应设置在作业区,不应直对作业者;2.5通风换气时保证有新鲜的空气源。风机避免放置在可能释放出尾气或其他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地方(例如,启动中的机动车排气管附近);2.6通风时应考虑足够的通风量,或是增加通风时间,保证能稀释作业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危害物质。10、个体防护

1)呼吸防护用品

2)紧急逃生呼吸器(1)紧急逃生呼吸器根据气瓶容量不同,一般能够提供的自救的时间在10-15min;(2)紧急逃生呼吸器应随身携带,不可随意放置;(3)每次使用完,要及时充气和保养。

3)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1)气瓶压力保持在25MPa以上;

(2)报警上能在报警区域准确报警(压力范围在5.5±0.5MPa);

(3)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一般能提供30-40min的供气时间,报警哨响起;

(4)无论你在做什么都必须立即撤离;

(5)不要涉水使用;

(6)每次使用完都要及时保养;

(7)地下有限空间环境较为复杂,底部距地面较深(多数地下有限空间作业面距地面高度超过2m),危险有害因素较多,易造成人员中毒、窒息,或因中毒、窒息而造成失足坠落等危险;

(8)作业者穿戴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帽的防护用品,预防坠落对作业者造成的伤害;

(9)安全绳固定在可靠挂点上,有效保护地面人员,防止手持安全绳进行输送的地面人员被发生坠落时所产生的向下的巨大拉力所伤;

(10)一旦发生事故,作业者佩戴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也便于地面人员快速、有效的开展非进入式救援;

(11)作业者进入3级环境,宜携带隔绝式逃生呼吸器。(北京公司制度第十八条进入三级环境中作业,作业人员应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设备连续监测作业面气体浓度);

(12)(强制性条款)作业者进入2级环境,应佩戴正压式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并应符合GB、GB/T等标准的规定。(北京公司制度第十八条进入二级环境中作业,作业人员应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设备连续监测作业面气体浓度,同时监护人员应对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连续监测并做好记录,监护检测至少每15min记录一个瞬时值。(当评估检测和准入检测均达不到三级环境时,作业人员应佩戴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安全绳应固定在可靠的挂点上,连接牢固。严禁随意蹬踩电缆或电缆托架、托板等附属设备。);

(13)(强制性条款)作业者应佩戴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帽等防护用品,安全绳应固定在可靠的挂点上,连接牢固,连接器应符合的规定;

(14)宜选择速插式自控器、缓冲器等防护用品配合安全带、安全绳使用;

(15)(强制性条款)作业现场应至少配备1套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和1套全身式安全带及安全绳作为应急救援设备。

11、实时监测12、作业安全1)照明安全(1)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电气设备、照明用具应满足防爆要求;(2)有限空间临时用电应符合《用电安全导则》的规定;(3)有限空间内使用的照明设备电压应不大于36V。手持照明设备电压应不大于24V;(4)在积水、结露的有限空间作业,手持照明电压应不大于12V;(5)防止引入新的危险;(6)禁止在有限空间内使用燃油发电机;(7)作业期间保护人的安全。2)作业安全(1)作业负责人应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符合要求后,方可安排作业者进入地下有限空间作业;(2)作业者应遵守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与个体防护装备,并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3)进入3级环境中作业,应对作业面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4)进入2级环境中作业,作业者应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设备连续监测作业面气体浓度。同时,监护者应对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连续监测;3)据初始检测结果判定为3级环境的,作业过程中应至少保持自然通风。(电缆井、隧道内检修、施工作业,需连续机械通风);4)降低为2级或3级环境,以及始终维持为2级环境的,作业过程中应使用机械通风设备持续通风。5)作业期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作业者应立即撤离地下有限空间:(1)作业者出现身体不适;(2)安全防护设备或个体防护装备失效;(3)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4)监护者或作业负责人下达撤离命令。13、安全监护1)由于有限空间作业的情况复杂,危险性大,在有限空间作业时都必须派专人监护。2)监护者职责(1)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2)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3)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4)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5)监护人员工作期间严禁擅离职守。3)监护(1)监护者应在地下有限空间外全程持续监护;(2)监护者应能跟踪作业者作业过程,实时掌握监测数据,适时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3)作业者进入2级环境中作业,监护者应按照上面作业安全的第4条的规定进行实时监测;(监护检测至少每15min记录一个瞬时值)(4)发现异常时,监护者应立即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并协助作业者逃生;(5)监护者应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作业区域。14、工作结束(1)安全撤离注意的几个环节;(2)清点人员;(3)清点设备物资;(4)关闭有限空间盖板、人孔、洞口等出入口;(5)清理有限空间外部环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yinglianmeng.com/yqcc/64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