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比较不务正业。”见到她的那一刻,她笑着调侃自己。可据学派君所知,蒋澜涛可是在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竞赛中以第一名成绩获得一等奖的优秀教师。所以我们对面前这个孩子们眼中的孩子头儿,说自己“不务正业”老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蒋澜涛,初听这个名字,而且是任教十二年的信息技术教师,学派君以为是个温文尔雅甚至理性得古板的男士。而见到她时,齐肩短发,笑靥如花,长相甜美、青春洋溢的她,学派君很难将她与信息技术这样的“理科”联系起来。
1
从小,她就有些“叛逆”。蒋澜涛生在一个书香气息浓厚的家庭,外公和舅舅是书法协会的成员,母亲、外婆、甚至外婆的父亲都当过老师,大家都希望她被岁月滋养成一个安静的女孩,而她心里却在悄悄抗拒,“我就是喜欢跳舞,你们不希望我学跳舞,那我就不喜欢书法。”
虽然现在觉得这是非常错的事,但小时候就有一股拧劲儿的她,悄悄揣着家长给的零花钱、早餐费给自己买了舞鞋,交文化馆学舞蹈的学费。她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直到上了中学,她才在各种大赛中崭露头角,甚至考上了专业的舞蹈学校、从此对舞蹈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这样的坚持,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她一直旋转跳跃在舞蹈的脚尖上。喜爱舞蹈的同时,她深深地被语言的魅力所吸引。
2
高二,蒋澜涛遇到了一位改变了她十几年观念的语文课老师。由于语文成绩常稳坐年级第一名的宝座,加上又是文艺积极分子,老师自然更容易注意到她,经常让她参加各种主持以及朗诵活动,时间一长,她便“沉浸”在自己的优势中,没有意识到自己走进了瓶颈。
有一次,语文老师让她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诗歌朗诵比赛,自信满满的她,比赛的结果却不尽人意。老师找到她,语重心长地说:诗歌朗诵,不是读音准、一味图快就是对的,绕口令才需要快呢。先理解大意、感受情绪、体会情感,然后通过你的音色、抑扬顿挫甚至肢体语言表情,让听众从你营造得氛围中,去理解这首诗,感受这首诗,这,才叫诗歌朗诵。
回忆起自己这段“自以为是”的经历,蒋澜涛笑了。这段经历,也成了她以后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标杆之一。她说:“我们总是很急,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学习,这样真的对吗?”蒋澜涛认为:好的教育就应该像氧气一样,舒服、没有压抑感,又全力呵护着孩子心中好奇心这个娇弱的小火苗。能够让孩子利用好氧气,助燃自己的火苗,燃起熊熊大火再照亮、温暖别的人。
3
大学就像释放给蒋澜涛的氧气一般,让她如花般绽放,以前所有的爱好都在学生会、大学生艺术团得到展示的机会。大学,她考入了宣传部、文艺部、舞蹈团和语言艺术团。后来也因为艺术团里这些洋溢着青春生命的老师和同伴,让一个向陌生人问路都要排练好多遍才敢颤抖着开口的小女生,到参加多次校内外的演出与主持、代表学校参加重庆市第一届大学生文体艺术展演获奖。经过坚持努力学习,被学校聘为语言艺术团团长以及文娱部部长,老师说这是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个计算机系出来的文娱部长!
毕业那年,蒋澜涛作为优秀毕业生,被九龙坡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选中,成为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老师。有人调侃她是“信息技术老师中最会主持的”,她自嘲说:“不会舞蹈的主持人,不是好信息技术老师”。
4
本以为从事了信息技术教学,就没有多少时间做自己爱做的事。刚好,学校鼓励各学科教师组建兴趣组,这让蒋澜涛喜出望外,于是果断决定组建语言艺术朗诵兴趣组。
“每周一节课,学生们有时候还不满足,老师赶都赶不走。”蒋澜涛笑称。到今年,语言艺术兴趣组已经创建了十年,至少有多名学生在这里跟着蒋澜涛学主持、朗诵、表演。
学生们在蒋澜涛的带领下进步很快,她曾两次组织学生排练“诵读经典”,节目曾在重庆电视台上播出;年11月,她带领学生参加录制重庆电台的《老师来了》栏目,收到良好的反响,主持人说:看上去不像老师的蒋澜涛,竟然能把孩子们带得这么活。
让蒋澜涛印象最深的语言艺术兴趣组的学生很多,其中一个女孩进兴趣组时,音色、发音也不如很多同伴,但是蒋澜涛看重的是她的努力。初中时,她成绩不够理想,决定走艺尖的道路。蒋澜涛清楚她的水平距离语言艺术的艺尖生还有很大一段路,也清楚女她的家庭条件,想劝她放弃专业道路。
但蒋澜涛被她的坚持打动,最终决定无偿帮她每天练习。在蒋澜涛的帮助下,她考进了理想的中学,高考志愿选择了与语言相关传媒与播音主持专业,和蒋澜涛成了“没大没小”的朋友。蒋澜涛感慨,教育就是传承,我的老师把我当朋友,毫不吝啬地传递她的财富,我又把接力棒传给学生,听说她(学传媒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也在带学生了,这就是星火相传吧。
5
在采访她的过程中,下课铃声响起,一个小男孩经过她的办公室,站在在窗外朝她大声打招呼:“蒋老师好!”直到蒋澜涛笑着催促他快去上课他才跑开。
蒋澜涛很喜欢这些学生,学生们也都特别喜欢她。她也有颗少女心,爱晒朋友圈,朋友圈里学生们都是各具特质,有一点却很一致:信任。她的学生们都很信任她,与她分享快乐,分享忧愁,甚至不愿和家长说的小秘密都喜欢和蒋澜涛分享。
被问及对她的学生有什么期待时,蒋澜涛回答:“我不要求他们多厉害,毕竟每朵花的花期并不一样。他们能比他(她)们之前有进步,我就很开心了。
市教研员李可老师认同蒋澜涛老师对教学上的一些想法,具有了互联网时代的混搭和跨界思维特征,有助于拓展了课程设计的新的角度和视野,蒋老师的课程设计不光是在本市脱颖而出而且在全国比赛上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位列第一名。所以李可老师于本学期伊始,在九龙坡区实验二小组织全市研讨会,各区、县教研员、教材编委会专家参会,蒋澜涛老师承担教学研讨课。
李可老师在评课时意味深长地说:看来,老师要热爱生活,善于发现和思考生活中表象之下的技术应用,才能从生活中得到课程设计的灵感,不但要教会技术,也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这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大有益处。
一直很俏皮的蒋澜涛突然严肃起来,说,人呢,还是得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做的事负责。你可以有很多爱好,不过如果想要学什么,一定要勤奋好学,做一样事,就要尽全力做好。
所以她喜欢跳舞,就能考进专业的舞蹈学校;喜欢手工,就能凭剪纸获得全国银杯奖;喜欢语言艺术,就能把语言艺术兴趣组办好,让学生乐于学习;喜欢烘焙,品尝过的人都建议她去开店;热爱工作,工作成绩也比较突出。她不断的调整兴趣点,又不断的在这个领域成为佼佼者。这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蒋澜涛眼神放光:“我会在追求美的路上一直走下去,我希望80岁还能一字马,希望80岁还能和好朋友一起去旅行,还有小朋友叫我姐姐……”说着她自顾自地傻笑起来,可能在幻想80岁后依然充满活力的生活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