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化学反应MnO2+4HCl(浓)═MnCl2+2H2O+Cl2↑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变化最大的元素是( )
A、MnB、ClC、HD、O正确答案A
解析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反应前MnO2中Mn元素化合价为a,则a+(﹣2)×2=0,解得a=+4;设反应后MnCl2中Mn元素化合价为b,则b+(﹣1)×2=0,解得b=+2;
反应物HCl、生成物MnCl2中Cl元素化合价均呈负价,Cl元素呈负价时只有﹣1价;而在生成物Cl2中,Cl呈0价;
反应前后Cl元素由﹣1价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一价;而Mn元素由+4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二价;故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变化最大的元素为Mn元素;
故选:A
2、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C、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D、该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正确答案D
解析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的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若一种原子是氧原子,就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和反应的微粒的数目关系可知,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故B正确;
C、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一种属于化合物,一种属于单质,故D错误。
故选:D
3、某纯净物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NH3、H2O和CO2,由此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M不稳定B、M是化合物C、M中含有水D、M由四种元素组成正确答案C
解析A、根据题意“微热就能分解”,说明不稳定;故A正确;
B、“纯净物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NH3、H2O和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可知纯净物M含有多种元素,是化合物,故B正确;
C、“纯净物M”是不可能含有水的,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推测反应物的元素组成,则M由氮、氢、碳、氧元素四种元素组成,故D正确。
故选:C
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正确答案D
解析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错误,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
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错误,丙表示的氧气属于单质。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错误,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正确,甲属于化合物,乙、丙属于单质。
故选:D
5、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A、4:9B、8:11C、10:11D、31:44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C、D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假设C、D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22,设生成8.8gD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x,
2A+5B=2C+4D
2×94×22
x8.8g
=
x=1.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8g+8.8g﹣2.6g=8g,则B与D的质量比为8g:8.8g=10:11。
故选:C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84分)6、(22分,每空2分)用化学符号表示:3个铜原子 ,碳酸钙 ,构成氯化钠的微粒 ,氢氧化钙 ,两个镁离子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 ,4个氮分子,3个碳酸根离子 ,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二氧化碳中碳的化合价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
正确答案3Cu;CaCO3;Na+、Cl﹣;Ca(OH)2;2Mg2+;H2O;4N2;3CO32﹣;H、O;O2;H2O
解析3个铜原子就是在铜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3;
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
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
两个镁离子就是在镁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2;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4个氮分子就是在氮气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4;
3个碳酸根离子就是在碳酸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
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二氧化碳中碳的化合价为+4;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7、(4分,每空2分)如图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示意图说明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正确答案2CO+O22CO2;原子的重新组合.
解析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由图中信息可知,在化学变化中,一氧化碳分子分解成碳原子和氧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每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也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8、(2分)“酒精检测仪”可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CO2+9X,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其中X的化学式为 .
正确答案H2O
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CO2+9X,反应物中碳、氢、氧、铬、硫原子个数分别为2、24、37、4、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铬、硫原子个数分别为2、0、28、4、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9X中含有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9、(4分,每空2分)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外界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请参照示例归纳反应规律
正确答案(1)反应物相同时,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不同;
(2)反应物相同时,反应物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不同
解析(1)比较两个反应可知,反应物都是钠和氧气,一个反应在常温下反应,另一个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反应的生成物不同,说明反应物相同时,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不同.
(2)比较两个反应可知,反应物都是铜和硝酸,但是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的生成物不同,说明反应物相同时,反应物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不同.
10、(6分,每空2分)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由“”聚集成的物质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正确答案可能;2:1(或1:2);化合反应。
解析由“”聚集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该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若一种元素为氧元素,该物质就为氧化物;每1个反应物分子和2个另一种反应物分子反应,两种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2(或2:1);此反应符合多变一,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11、(6分,每空2分)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
(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 g氧元素.
正确答案(1);(2)17:14:6;(3)4.8g
解析(1)黄曲霉毒素B2(C17H14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17+1×14+16×6=;
(2)一个黄曲霉素B2(化学式C17H14O6)分子是由1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黄曲霉毒素B2(C17H14O6)中C、H、O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17:14:6;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15.7g××%=4.8g
12、(8分,每空2分)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C,D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以略去)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
A、B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 。(合理即可)
实验室制取C物质时常用①而不用②的原因是 。(合理即可)(答一条)
正确答案(1)①2H2O22H2O+O2↑;②2H2O2H2↑+O2↑
(2)分子构成不同
(3)①比②装置简单
解析(1)在初中阶段常见的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水和双氧水等。C,D为单质,B分解能得到两种单质,因此B是水,A就是双氧水,C是氧气,D是氢气。过氧化氢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分解又生成氢气和氧气,要注意配平。
(2)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不同,性质就不同。
(3)①在常温下就能反应,节约能源、操作简便等;②要消耗电能,速度比较慢,有危险等。
13(6分,每空2分)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则反应后A的质量为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正确答案3.4g;分解反应;22:9.
解析B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4.4g,是生成物;C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7.9g,属于反应物;D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8g,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物质中的待测数据为1.7g+2.2g+7.9g+0.9g﹣6.6g﹣2.7g=3.4g.
相对反应前的1.7g增加了1.7g,所以生成物,生成了1.7gA物质.
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
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4.4g:1.8g=22:9.
14、(18分,每空2分)按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在反应A+B=C中,若B为氢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C为空气中占0.03%的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C为氧化物,且含有地壳中具第二位的金属元素,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A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反应C=A+B中,若A、B均为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C、A组成元素相同,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A为不含氧元素的化合物,B为单质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使用催化剂的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
(3)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原因是在常温下,NaOH与玻璃塞中的SiO2缓慢地发生反应生成Na2SiO3和H2O.Na2SiO3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正确答案(1)2H2+O22H2O;
C+O2CO2;
4Al+3O22Al2O3;
4P+5O22P2O5;
(2)2H2O2H2↑+O2↑;
2H2O22H2O+O2↑;
2KClO3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
(3)2NaOH+SiO2=Na2SiO3+H2O.
解析(1)在反应A+B=C中,若B为氢气,可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若C为空气中占0.03%的气体,C为二氧化碳,可以是碳的燃烧也可以是一氧化碳的燃烧,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合理即可);
若C为氧化物,且含有地壳中具第二位的金属元素,地壳中具第二位的金属元素为铝,所以是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铝,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若A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可以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在反应C=A+B中,若A、B均为气体单质,可以是水通电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若C、A组成元素相同,可以是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若A为不含氧元素的化合物,B为单质气体,可以为氯酸钾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不使用催化剂的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3)NaOH与玻璃塞中的SiO2缓慢地发生反应生成Na2SiO3和H2O.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Na2SiO3+H2O。
15、(8分)硝酸可发生反应:4HNO34NO2↑+X+2H2O.据此回答:
(1)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反应.(2分)
(2)X的化学式为 ,推断的依据为 .(3分)
(3)硝酸的保存应注意 、 .(3分)
正确答案(1)分解;
(2)O2;质量守恒定律;
(3)避光,低温.
解析(1)根据4HNO3═4NO2↑+X↑+2H2O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4HNO3═4NO2↑+X↑+2H2O,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反应前有氢原子4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12个,反应后有氮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10个,因此X含有两个氧原子是氧气;
(3)硝酸见光和受热易分解,因此应注意:低温、避光保存;
三、计算题(共6分)16、(6分)在实验室里加热30g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0.4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2分)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4分)
正确答案(1)9.6;(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解析(1)由于是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即制得氧气:30g﹣20.4g=9.6g;
(2)设氯酸钾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x9.6g
x=24.5g
特别声明:本